
慈靄的了知法師
2017年已過一半,對有兩位大德往生,甚為惋惜,這分別是東普陀寺的了知法師和鹿野苑的超塵老法師。
了知法師是廣東恩平人,1947年來港。那時正值內戰,無論僧尼或是尋常百姓,只要有能力的都想逃到香港避戰,而東普陀寺的茂峰法師感念災民遍野,胞歷悽愴,因而大開方便,接引僧俗難民,來者不拒,了知法師也在這種背景下來到東普陀寺,翌年依止茂公出家,法號了知,字聖慈,這時剛好二十歲。
1950年,荃灣的華南學佛院招收第二屆學僧,了知法師報名入讀,專修天台教觀,同時又隨「楞嚴王」海仁法師研習經教,奠定穩固的佛學根基。畢業後,一直留在東普陀輔理寺務,日常也參與教界事務。1974年,法師繼任東普陀第三代住持,歷任佛聯會、僧伽會董事,荃灣竹林禪院及美國加州延壽寺方丈等。
回想起來,筆者對了知法師的印象源自千禧年受持八關齋戒法會。猶記得法師在過堂時開示:「我們為何要吃飯?因為要維持這個生命。生命是誰給你的?是爸爸媽媽給的。不過,爸媽只能給你身體,解決生活的需要,卻不能讓你了生脫死,只有佛陀才能給予眾生慧命,脫離輪迴的痛苦。因此我們要吃飯,資養身體來修行、來弘法、來利益眾生。」當時,他以輕鬆的語調和字句,就點出了修行的核心,在我聽來是相當祥和而有力,至今仍不時回味。
近年,法師已深居簡出,月前有幸到寺拜會,法師仍堅持閱讀佛經回向眾生,還反覆提着:「菩薩要做什麼的?就是要弘法、要利益眾生!」一路聽着,敬意又增長幾分。今年三月期間,聽聞法師已在醫院療養,到四月七日更捨報往生,功行圓滿。
事隔三個月,又聞超塵老法師往生,筆者與法師素未謀面,卻久仰大名。最早聽聞法師德號是在1993年,電視直播天壇大佛開光典禮,當時共有十三位中外大德主禮,不知何故,獨對「超塵」這個名號最有記憶。
老和尚生於1913年,祖籍江蘇,在南京棲霞寺出家,是明常老和尚的高足。由於棲霞寺是首都名剎,歷代住持均與政要有密切往來,當內戰爆發,政治紛爭也波及佛門。1946年,超公陪同若舜及明常兩位退居方丈避居香港,輾轉在荃灣石圍角設棲霞別墅,續佛慧命。後來到越南弘法,在當地甚有聲望,可惜受到越戰影響而回港定居,期時棲霞別墅改遷為九龍塘鹿野苑,由超公接任住持。六十年代,僧伽會成立,超公為創會董事,曾任副會長及會長等職,期間興學弘法,德高望重。近十年受病痛影響,甚少露面。至七月往生,世壽10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