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難過 尤需慈悲

侯松蔚

慈悲心能提升快樂、促進健康,亦能積集廣大功德、增加現實順緣。不過,大部分人都需要時間去培養慈悲……

如何培養呢?可以修習「施受法」:吸氣時,觀想眾生的痛苦化作黑氣,自己吸入代受。尤其自己正經歷什麼苦難,對同類受害者感同身受,特別觀想吸入該種痛苦。呼氣時,觀想自己的福樂化作白光,送給眾生。信解通過這樣呼吸,眾生普皆離苦得樂。

施受法屬藏傳顯宗法門,人人均可修習,並非密法──觀想不是密宗獨有,小乘有白骨觀、不淨觀;大乘顯宗有念佛觀,觀想佛菩薩在前方;觀想自己身語意無別於佛,才是大乘密宗不共修法,需要先灌頂授權。

因果是自作自受的,我們不可能真正代受別人罪報,也不可能讓別人享用自己的福報,施受法主要是培養行者慈悲心。最初可能只造作發心,但串習日久,將慢慢能真心利他。密乘認為人仍活着時,心識在身體內依附微細的氣運作,故云心氣同轉。施受法雖非真正修煉氣脈,但結合自然呼吸作觀(無須特別控制呼吸),有助轉化內心。

施受法近似祈願,不涉及任何危險深密,但僅僅如 法思維,已有很大功德。福報增長,現實情況亦將逐漸 改善……果報或許比較長遠,但慈悲心有更快速的效益!

慈悲或認為「有意義」的情感,可以提升免疫力、抑制細胞炎症。

不僅如此,許多科學實驗證明,心智能加劇或降低肉 體上的痛覺;部分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乃後天學習養成,而非自然或必然的。透過施受法,為現實困難或身心疾苦賦予意義,確實能減輕各種痛苦。否則,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徒然倍添苦受。

某些痛苦,源於我們只顧着自己、太看重個人得失,作繭自縛。學習慈悲,關顧別人,放開我執、我愛,「我的」苦痛也會隨之消散。尤其疫情期間,社交受限,利他之心正能紓緩空虛感。

寂寞與否,並不完全取決於跟別人實際互動的數量,還要看有否與人連結在一起的感覺。現代人們平時接觸已很頻繁,但缺乏誠摯關愛,反而令人厭倦。不過,有些親友分隔異地,甚至陰陽相隔,若一方心中有着另一方,仍能感到溫情暖意;某些人關心大自然、動物、弱勢社群,為這些對象默默付出,不一定有實質交流,仍覺歡喜滿足。可見,少點想着自己,顧念對方,才能建立與其他個體的聯繫感。若只計較自利,即使整天對着情人,仍會有許多不滿和不快。

當然,我執、我愛改變需時,慈悲要慢慢培養,而前提又要先串習無常。若不先明白外在條件非恆久快樂之源,豈願放下一己俗利?若不先體會無常痛苦,豈能同感眾生苦受?再者,熟習無常,本身便有助我們對抗逆(疫)境。多項心理學研究證實,預期未來壞事出現,能增加對現在的滿意度;提早作出心理準備,壞事真的發生時,能降低苦受。前者屬「得樂」,後者為「離苦」。

既然觀修無常和慈悲,對我們離苦得樂有這麼大 的裨益,平時就應好好串習這些新的思維慣性,漸漸取代我執、常執的舊習。好讓違緣來襲時,可以立即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