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下的平安

慈山寺佛法心靈輔導中心

2020年是考驗小金的一年,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肆虐,面對這個陌生的病毒,人們所知道的仍然有限。小金亦是在這個艱難時期前來輔導,她因疫情而要在家工作,而輔導員亦只能與她在視像會面中進行面談。

小金發現自己在這段期間,比平常更容易出現疲倦、生氣和擔憂的徵狀,生活每天都有種強烈的恐懼,特別在看新聞的時候,當聽到附近甚至自己大廈出現確診個案的時候,那種無處不在的窒息感,尤其強烈。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小金認為自己及香港人已經一起經歷了許多艱難時刻。由一開始搶購口罩、防疫物資,以至超級市場的日用品,令大家的日常生活,變得如臨大敵。這些外在條件固然帶來很多煩惱,小金的內在,亦受到很大的影響,除了每天有種「我可能也會不小心被感染」的念頭出現外,更多的時候,小金面對的是「隨時失業」的危機,她非常擔心自己會失去穩定的收入,原因是她才剛開始供樓。此外,天天在家工作的模式,也是無可奈何的方法,在沒有固定工時的規律下,倒令她的工作量大增,日以繼夜地工作。

當疫情擴散已成為無法改變的事實時,小金問道,她到底應該如何調整及改變自己,去應付疫情帶來生活巨變而生起的種種情緒呢?

首先,輔導員協助小金去接納這些情緒,其實在疫情的轉變下,會出現這些情緒,是可以被體諒及理解的。輔導員鼓勵小金試把這些情緒,想像成自己內心在哭喊的孩子,好好接納及理解它們,看看這些強烈的情緒背後正在訴說什麼?小金說道,生活中原有的節奏被打亂,很多事情好像再努力也無法控制,這讓她感覺生氣及無助。當她嘗試聆聽情緒,學習照顧情緒時,她發現這個「哭喊的孩子」就能逐漸平伏下來。

疏解情緒後,小金有新的反思,她認為疫情所造成生活中的不便、外出活動的限制,令外在世界停頓及停擺的同時,也是一個時機,讓她可以有時間放下以往慣常的生活模式,停下來覺察及留意內外的狀態,靜心問問自己:因為疫情而產生的全面改變,包括社交隔離、防疫習慣、工作形式,甚至社會經濟的下陷……此刻,到底如何重拾內在的平安,以及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呢?

小金繼續說道,也許疫情不是一個詛咒,而是一份禮物,讓我們在忙碌的生命歷程中,有一個停頓的空間,重新連結自己,慢慢往內心探索,聆聽生命新的可能性。

 

輔導員如是觀

一場世紀大疫症,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在面對及適應的同時,或許可以讓我們從中思考,為生命作出新的選擇。今次疫情的影響範圍,令我們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生命的共同體,我們的行動影響的不只是自己,不只是身旁的人,甚至可以影響遠在地球另一方的人。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相信大家也能真切體會,我們確實是活在「緣起」的大網之中,互相牽連。當能如此思惟時,或許我們可以像小金一樣,在照顧情緒不安、在重塑生活秩序、在尋找內在平安的同時,思己及人,讓我的平安,擴展成為我們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