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編自導的感動人生 宗惇法師 傳顯法師

宗惇法師、傳顯法師 整理:普智

日期:二〇一九年十月十日

主辦:大覺福行中心 

 

本年十月十日晚,社會動盪不息,港鐵宣布晚上九時停駛,
大覺福行中心在香港大學舉辦一場「自編自導的感動人生」座談會,
由新城電台節目主持劉婉芬與傳顯法師、宗惇法師對談一席話。
基於社會氛圍,參加者甘冒交通風險前往,難得出席者眾。

 

528

傳顯法師簡介
二十八歲依止上暢下懷長老出家,次年於台灣日月禪寺受三壇大戒。期後於福嚴佛學院研究所畢業。回港後完成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文學(佛學)碩士課程,並取得碩士學位。現為大覺福行中心駐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榮譽佛教院侍。傳顯法師致力於醫院關懷工作,為腫瘤科、紓緩科及寧養科等病人,提供佛教心靈關顧服務。

528

宗惇法師簡介
「大悲學苑」的創辦人,在台灣從事末期病人靈性照顧的臨床服務、教學與研究多年,曾任台灣大學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佛教宗教師臨床講師,致力於推廣「社區末期病人的靈性照顧」。

 

座談先由傳顯法師開場,傳顯法師是大覺福行中心佛教院侍部資深駐院院侍,他說人生是個難說的大題目,是晚想與大家分享他為什麼會成為院侍,因為院侍是他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一個大使命,但說院侍前,先說說自己為何出家。

今日剛四十三歲 (當日剛巧他生日,台下掌聲雷動) 的傳顯法師,二十八歲出家,出家前是個超級市場經理,自問勤奮積極盡責,試過連續三天不眠不休的工作,但當中感到迷茫,不斷問自己:人生是否就如此過了?他希望人生過得有意義。一次機會,他隨剃度師上暢下懷老法師短期出家,覺得終於找到自己要過的生活了,七天短期出家完畢,他立即辭工,打電話告訴身在澳洲的媽媽他要出家,媽媽語帶哽咽的說,看見他找到自己要過的人生很開心。

他經引薦去到天台精舍向老法師拜師,雖然暢公為他開示良久,但他心中只有一念就怕師父不肯收他。過了三個月觀察期,暢公就為他剃度了,剃度儀式很莊嚴,最感動他的是讀偈頌:「毀形守志節,割愛辭所親,出家弘聖道,願度一切人」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出家必定是有任務的,於是到台灣讀了九年佛學院,從大學部讀到研究所,盡一切努力裝備好自己,勤奮學習,取得好幾次研究所第一名成績。

 

出家院侍 別具意義

畢業後回港,他面對人生的第二次迷茫,師父也追問他想做什麼?回港的頭兩年,他擔任師父的侍者,其實暢公不需要人服侍,主要是找他當翻譯。這段期間,師父為他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模楷,原來師父年輕時常到監獄和難民營去探訪和布教的;又是學校的監院,他很感恩人生中出現了像師父這樣的人生嚮導和善知識。所以發願出家弘聖道,願度一切人。其後他發現社區有一種醫院關懷服務,可惜是基督教機構的,出家人難以參加,有緣一次閱讀《溫暖人間》,獲悉大覺福行中心開辦醫院關懷培訓課程,便參加了,培訓課程很全面,最後甚至有機會成為駐院院侍。對大覺福行中心和傳燈法師給他的機會,他深懷感恩。

他說自己以出家人身分到醫院做關懷探訪,有特殊意義。記得師父曾開示他:不要小看出家人這件衫,你一出去就代表了佛教。最初也沒什麼感受,但在醫院中看見病人對他的信任,叫他很感動。

有一次,有病人合掌問他可否來關懷一下他。了解下,原來這病人也是暢公弟子,因輕微中風入院,臨別時,這位病人突然哭了,傳顯法師緊張的詢問他為何哭,答案讓他以後工作更慎重,這名佛教徒說:「師父,我住在醫院一個月了。每天都有不同宗教的人來醫院做關懷,但沒想過終於也有出家人來關懷我。」這話令傳顯法師更體會到身為出家人在醫院探訪的重要。駐院期間,他看着一些病人從最初的沮喪,經過舒心的交談,逐漸改變,在生命盡時,病人能握着他的手說:「多謝你,看見你就如看見家人一樣。」這些互動鼓舞着他當院侍的決心。

傳顯法師認為,人生的意義不外乎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他說在生命裏,能找到院侍的職責,讓他能在醫院以佛教僧人身分弘法幫助眾生;貢獻自己成就別人,就是自己生命的意義。就算今天離逝,也絕無遺憾了。法師鼓勵大家追尋生命的使命和意義,充實人生,希望大家能活着時活得精彩,臨終時死而無憾。

 

心靈需要 也很重要

宗惇法師是台灣的臨床佛教宗教師,將臨終關懷工作帶進社區,讓末期病人盡量能在家中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聽來似乎很完美,但法師說,其實病人除了身體的病苦外,心理和心靈上的問題也很需要解決,因此,大概在八年前,成立了大悲學苑。

法師說:「當一個人認識事情的態度對了,就會有很大福報,我不想用『感應』來形容,但這詞彙更易讓你明白以下的故事。」

最近他們拍攝一個照顧個案,案主是個四十來歲的青年,他一生唯一成就,是生了一對八歲的雙胞胎兒子,只做過三四年工作,家裏要靠借貸度日,這青年人臨終時很害怕,志工到醫院探訪他,最後勸服他皈依,宗惇法師說跟着感應來了── 但請大家務必不要將感應套在其他病人身上,因為每個病人都不一樣,沒有感應不代表探訪就失敗了。

志工讓他了解皈依的意義,皈依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連續拉了一星期肚子,體重本已瘦得可憐,只得40公斤,拉完肚子只剩得36公斤,但那是好事,因為他腸道堵塞,拉了後食慾大增,之前兩個兒子都很怕探爸爸病,皈依時兩個兒子來了,爸爸念不出佛來,兩個兒子主動為他念,病人好感動。師父問他還怕嗎?他說不怕了。雖然依舊只活了一個多星期就往生,但全家人都很感動,感覺不一樣了。
 

別讓臨終  留下遺憾

法師問大家,相信自己的生命是「自編自導」的嗎?(有些觀眾舉手) 法師說,每次當要履行答允別人的承諾時都很痛苦,但既然是自己答允的,便要兌現,這是她對「自編自導人生」的第一個體會。

第二個是,她在加護病房全職工作了十六年,在大悲學苑七年,總共廿三年的生涯中,接觸過無數臨終病人,儘管故事不一樣,但心中的遺憾卻很接近,那往往是渴望愛,但已等不到了;或是沒辦法完成這輩子的心願。她接觸的人中,很多都是豐功偉績的,但為何臨終時總有遺憾?照顧病人多了,當病人在訴說自己的生活形態時,法師覺得可以預計到某些結果,原來都是通的。所以,我們雖然沒刻意編導自己的人生,但事實卻那麼做了。

法師提議大家不妨觀察別人的生命故事,如何從出生走到現在,不用評價,日後大可分享一下心得,他們是如何「自編自導人生」的。

528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跟着宗惇法師介紹一段 YouTube 影片,女主角是印度裔香港人Anita Moorjani,片名是《死過一次才學會愛》,Anita 在 2006 年被診斷為末期癌症,癌細胞從前胸擴散到後背,求醫四年,最後醫院通知她家人到深切病房見她最後一面,奇特的經驗出現了,Anita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在病房中逐漸擴大,感受到所有的親人都來了,包括她死去很久的父親。原來Anita和父親之間有個未解的心結,當年父親花了很大力氣為她準備豐厚嫁妝,想將她風風光光嫁出時,她逃婚了,從此沒再見父親一面。她很怕父親會責備她,但她瀕死時,卻感受到死去的父親對她非常慈祥,還感受到正搭乘飛機從印度趕來香港見她最後一面的弟弟的心念,還有許許多多親人對她的心念。

事後 Anita 說,原來我們所有人跟宇宙擁有同一意識。佛教有一句話: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說我們都是一體的,毫無差別。我們所有人擁有一個共同意識,意識的底層就像海洋一樣是互通的。今天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那個共同的意識,是因為我們太強壯了,出生後,我們被迫學會在這世上求生存,被迫着學會這是你的、這是我的,竭盡所能爭取我可以擁有的東西。這種意識在人的前半生本是好的,因為前半生我們學習求生存,但這不足夠,到下半生,我們就要學習如何善終、如何往生,學習怎樣回歸宇宙的共同意識。有信仰的人較容易明白這道理,正信的宗教在這方面均都有完整教導:我們都有共通的意識。但當我們為求生存的意識太強時,會把我們原本具有的超越時空的能力、能感應的能力去掉,這樣遇到困難或死亡時,就會很痛苦,試問世上誰不是如此?誰不會遇到困難?但若我們只用前半生的智慧經驗面對生命中所有問題時,便會苦不堪言,正信的宗教,會教我們如何以智慧做到身苦心不苦。

 

患癌原因不愛自己

Anita以倉庫來比喻她的領悟:我們就像拿着手電筒來認識一個大倉庫,倉庫裏有着千奇百怪的東西,但我們靠着手電筒只看見其中一些片面,不知誰突然亮了倉庫的燈,讓她看清原來自己置身在如此巨大的倉庫中,裏面應有盡有,有很多東西是她以前從沒看過的;也有很小部分是她以前拿着手電筒看過的。

父親告訴Anita塵緣未了,請她回世上來,之後她醒過來,看事情的眼光角度和方法與從前不一樣了,生命也不一樣了。因為她看到了讓她致病的原因。

Anita說:「過去四年,我以為是癌症殺了我,我抱怨、討厭癌症,瀕死經驗告訴我,其實是自己殺了自己,我找到了患癌的原因是——我不愛我自己。我不愛我自己,所以讓生命瀕臨死亡,癌症猛猛一拳打醒我,是癌症救了我。」

Anita的故事中,倉庫比喻宇宙;手電筒可以代表 awareness(片中譯作思維),我們用思維的眼睛小小一點點來看東西,看到喜歡的就據為己有,不喜歡的就把它摒除,所以我們一生是用手電筒的眼睛去尋找串連出來的,找到喜歡的就追求,追求以後變了質就不要它,被我遺棄的人或物反噬成為生命中的痛。

 

十二因緣自編自導

宗惇法師說:「生命就是這樣自編自導的!佛教經典把生命的狀態說得非常清楚。十二因緣分兩個層次來講,一個層次是生命的流轉:從生到老病……死了後再一次出生……生命一期又一期,我們出生時,是因為有一股強烈的求生欲望。有看過彌留的病人嗎?強烈的追求下一個生命,透過下一個軀體擁有生命,沿着接觸的環境,追求喜歡 (包括愛與不愛,受包括苦受/樂受 /不苦不樂受) 的東西,追求好的感受、摒除不好的感受,擁有它,直至另一生命的開始。」

「拿着手電筒看生命的不止Anita,我們一直活在如此循環中,很關鍵的是『愛→取→有』,當愛了就取了就有了,業於是產生,生命便開始循環。更殘酷的是,在安寧病房,我看過很多臨終病人一旦心願未了,往往下輩子是為了未了的心願而來,這不就是我們在自編自導自己的人生嗎?」

 

旁人目光內心投射

美國有一個「傷痕心理實驗」,參加者在沒鏡的房間裏臉部被化妝出一道傷疤,讓他們看看自己的傷疤有多醜後,帶他們去急症室觀察別人的注視目光。臨入急症室前,參加者被通知要在傷疤上多塗一層強化膠,實驗結果,參加者都說別人看自己的目光充滿憎惡、憐憫、同情,是很醜陋的怪物。不過,其實這些參加者在進入急症室前,在被通知要多塗一層強化膠時,臉上的傷疤已被刷掉,原來他們臉上是沒有疤痕的,但為何仍覺得別人厭惡自己呢?原來,我們感受到別人的眼光,完全是自己內心的投射。自己怎樣看自己,就感受到別人怎看你。當然這並非絕對的,卻是生命中很重要的提醒,當我們知道怎看自己是內心的投射、人生是自編自導時,學習生命的態度會否有以下的轉變:

一、    遇到困難時,我相信自己有選擇和決定權。
二、    對於眼前的困難,自己其實也有責任。開始學習為自己負責任。

宗惇法師說:「我在英國參訪臨終服務時,看到病人描述的一些現象:未患癌前,人生還可以;確診患癌後,人生便垮了;治療癌症後,開始回顧和重整人生,慢慢走到如今的人生狀態。Anita就說,她之前以為是癌症殺了她,其實是自己殺了自己,癌症救了她。她新的人生哲學是什麼?是要愛自己、活得無所畏懼、要有幽默、歡笑、快樂,生命是一份禮物。」

 

轉變思維面對病苦

主持問宗惇法師:為什麼我一直努力想做個善良的人,卻被社會環境左右?譬如我身為電台主持,一直不會說粗口的,但最近經常會說幾句粗口,那可不是我自編自導的人生,是受社會大環境影響的,還可能會成為我人生的污點。

宗惇法師答:很多事情都有其困難,譬如出生在一個遺傳病家庭,有先天遺傳病怎能健康?該為自己負責任?這不公平,如果說這是我的錯,我便會很憤怒,除了憤怒外,我還可以選擇什麼?譬如一出生就氣喘的,每次氣喘嚴重到要入醫院時,我便會憤怒,這不是我的責任,為何要我來承受?

假使我們相信生命是一期又一期的話,這輩子可能不用負責,但上輩子呢?你怎知道不是因為你上一輩的某些因緣導致的呢?同樣道理,也許是這輩子的某些因緣讓我走到這裏,要承受這樣的困難。像Anita,她從瀕死經驗過來後,癌症在五天內好了百分之七十,之後甚至全好了。從這個案看到,物質世界對我們是有一定影響的,像Anita,她要承受一段時間的折磨,但她需要常常面對選擇,面對身體痛苦時,她可以選擇憤怒,但越憤怒身體便越痛苦;但還有另一選擇,選擇讓自己過得好一些:我理解自己的身體這樣、這是我此生的功課、我可以練習放鬆、觀察呼吸。

在我的醫院探訪經驗中,有位氣喘病人,一分鐘喘三十幾下,被送進安寧病房,很憤怒,說自己看見法師是不是到了極樂世界……我帶領他觀呼吸、數息,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他氣喘的次數逐漸減少。有些困難我們不可改變,卻有選擇,以智慧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529

 

深懷感恩飲水思源

主持問傳顯法師:你覺得人生是否可以自編自導?若不是得遇明師,你會選擇出家嗎?

傳顯法師:生命不可思議,佛教講因果,我不會假設會否因為遇到師父才影響我出家的因緣,因為佛教講得很清楚,一切唯因果。若沒前因,絕不會有今天的結果。所以,在我的生命中,只要是我想要的目標,我會不斷奮鬥追求。各位可能覺得法師受人尊敬崇拜,做起事來很容易,其實我一樣面對諸多困難,包括在院侍工作中,有長輩不理解為何我不好好修行,而整天在醫院工作,似是在上班而非行菩薩道,是修行人嗎?在醫院工作,對出家生活來說需要很大的調整,我需要照常做常住的早晚課,晨早起床,但中午在醫院又不能補眠,晚上容易失眠,有好一段日子身體需要適應。記得師父常說,若要行菩薩道,要將眾生放在首位,將自己放在後面,否則沒資格行菩薩道。每每有人批評我的時候,我便會以師父的話來勉勵自己,當然我也有接受他人意見,不斷反省,謙卑面對,事事均以眾生為考慮首位。最初我有病時不大敢請假,經過反省,明白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便要懂得適當休息。另一重要的是感恩,我非常感恩大覺福行中心給我實踐機會,尤其是今時今日的香港,大家都說愛香港,我們有沒有感恩它?感恩別人的時候,也要懂得成就別人。像今晚的座談,有宗惇法師在,我勉強來襯托,但只要是傳燈法師請我協助的,我便應該回饋,因為師父同樣教我要飲水思源。

 

珍惜當下明白無常

觀眾問題:若我們的人生沒有什麼明確目標,不過浮浮沉沉過日子,如何是好?

宗惇法師:我出家三十八年,做安寧服務二十二年左右,出家最初的十多年裏,我一直不知自己人生有些什麼?不過很清楚生命很寶貴,不想浪費生命,因此一有機會學習就去學習;有機會讀書就去讀書,後來做了安寧服務,到目前我可以告訴你,一生中有兩件事我是做對了,一是出家、二是做安寧服務。但這不代表我做安寧服務一直很順利,反之,我第一次見病人時雙腳是發抖的,離開時胃痛到希望明天不要再來醫院就好了。但既然找到有意義的事,就要持之以恆去做,力量就會產生。

傳顯法師:每人的際遇不同,如果你仍未找到明確人生目標,記住好好活在當下,因為每一刻關心身邊一切,就是好好活過了,我在醫院照顧很多臨終病患,他們感到困苦,覺得自己沒好好活過,人生有很多遺憾,病人常對我說,以前下班回家第一時間入房關門,從未關心過家人,但病後才發覺,原來有很多人關心自己愛自己,才知道自己多麼幸福,找到他人生的意義。這是給我們的警示,我們還未到臨終,便要趁現在好好觀察,好好付出,感受一下身邊人對自己的愛護,珍惜當下,愛身邊人,這也是我們的人生意義。

宗惇法師:我們做安寧服務紓緩治療時,有一個死亡練習是給照顧者的,覺得在各種狀態下快要死掉了。為什麼這樣做?因為我們通常感受不到受苦人的辛苦。既然要照顧他,我們要更理解他,如果我們吃苦了,覺得事情真的很重要,或經過主動學習,便不容易忘記。延伸下來,跟死亡、痛苦相關的是碰上困難,下次當你碰到困難、生病、生離死別的時候,可以做這樣的練習,當下如何讓自己活得平安?如何有智慧的回應?裏面也許會找到一份慈悲,便不會做錯事。

傳顯法師:生命是很無常的,醫院每天都有因意外,因病而死的人,你是知道的;你聽了很多個案,覺得很感動,但仍覺得是別人的事,因為自己還年輕,覺得人生路漫長,但我告訴你,我每天在醫院送走的不止老人,還有後生的、初生的。假如某天醫生告訴你只有一個月壽命,你必不會懈怠。我們要知道生命是逼迫的,古教云:「看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非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希望大家要珍惜生命,反思生命,明白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