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祈福大會

家宙
466

香港回歸祈福大會盛況

因為歷史的因素,香港島及九龍半島先後割讓予英國,作為遠東地區的殖民地。後來,港府又因應發展需要,再於1898年向清政府租借新界及周邊二百六十多個海島。由於英式合約習慣以九十九年為期,如締約雙方同意,日後可再續約九十九次,變相是永久佔有了。

本來,在二次大戰結束時,國民政府派遣代表來港,明言藉此時機收回香港全部主權,隨着當時的國際形勢轉變,接收事宜也就告吹,香港維持由英國管治。幾年後,全球步入冷戰階段,加上國內連番的革命運動,收回香港主權的問題便不了了之。直到八十年代初,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初期,因應新界租約不足十五年便到期,英國急須商討續約事宜,引伸了「香港前途談判」。中英兩國經過多輪爭拗,最終簽訂《中英聯合聲明》,同意於合約到期日(即1997年6月30日),英國全面撤離香港,結束一百五十五年的殖民管治,將全部主權交回中國政府,屆時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管治方式。

當兩國落實協議後,香港進入「後過渡期」,一方面有不少港人對前景感到相當模糊,引發「信心危機」。另一方面,各界代表又須參與政制事務,為日後的新體制做好準備工作。當時,香港佛教界亦被邀請派代表參與「特區起草委員會」,經過教內仝寅的商議,推舉由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作為代表,藉着親身參與政制事務,既將佛教的意見帶到政府裏面,同時以行動來安撫社會大眾的不安心情,可以說首次有僧人直接參與本地政治事務。

隨着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新政府即將成立,佛教代表退回合適的位置,不過問執政事務。但有感香港主權回歸是絕無僅有的歷史事件,加上政權交替難免讓市民感到不安,因此本港佛教界發起「慶祝回歸祈福大會」,希望「藉着佛教善信的真誠,祈禱佛光普照,香港繁榮安定」。

活動由佛聯會統籌,號召全港佛教團體及信徒參與,特別租用能容納四萬人的政府大球場,並動員六千名信眾當義工、六千名中小學生及數十名歌影視明星參與各項節目表演,經費達千萬元。是有史以來,投入最多人力、財力、物力的佛教活動。

祈福大會在1997年7月1日下午三時舉行,近四萬名信眾未被上午的「黑色暴雨」嚇退,均準時到場參與,可謂感應道交,法會開場時天氣晴朗,大會順利舉行。先由會長覺光法師致開幕辭,其後由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主禮,接着在場信眾一同誦經祈福。最後在連串的慶祝表演後,大會圓滿結束,亦標誌香港佛教進入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