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山寺佛法心靈輔導中心 心耕十年 悲智大行

684
汪橋、梁穎勤、 緣善、和言
初醒、可人 /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特此鳴謝。

慈山寺佛法心靈輔導中心坐落於筲箕灣鬧市, 踏入室內,靜謐寬敞的空間宛如鬧市中的「綠 洲」。莊嚴的佛像前,沉香與檀香的淡然香氣 瀰漫其間,隔絕了外界的喧囂擾攘,讓人的心 緒自然而然沉靜下來。

作為香港首間結合佛法與專業輔導的機構, 中心自成立至今已屆十周年,累計提供近 40,000 人次免費佛法心靈輔導服務;服務範 疇亦從最初的電話熱線增長至「個人面談」、 「小組活動」、「社區心靈關顧」、「義工服 務」⋯⋯;性質由「治療取向」擴至「個人成 長」、「社區教育」、「專業培訓及退修支 援」等預防領域。

此輯報道,我們訪問了中心主管嚴穗華博士、 兩位工傷意外支援受助人、兩位接受佛法心靈 輔導者、兩位參與更生人士服務義工、一位醫 院探訪服務義工,從他們的分享,以不同角度 了解該中心十年深耕的服務。

 

在中心輔導室訪問了中心主管嚴穗華 博士(Jennifer)。輔導室的陳設、色調、 採光與空間規劃,處處透着放鬆與溫暖。 Jennifer 介紹,輔導室的命名與設計,意在 傳達佛教「以智慧為先導」的核心精神, 而非着重呈現宗教形式,希望讓不同宗教 背景的來訪者都能感到安心自在。

訪談間,Jennifer 請我們品嘗蛋糕與花 茶。蛋糕是一位曾接受輔導、現經營蛋糕 網店的女孩所贈,花茶則來自另一位剛從 臺灣旅行歸來的受助者。Jennifer分享道: 「這十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免費服務,許 多接受過輔導的朋友會通過文字、手工藝 品,或是這類小禮物,向輔導員表達謝意, 每一份心意都讓我們格外感動。」口中的甜 意與茶的清香交織,讓人真切感受到感恩的 溫度,以及人與人之間珍貴的連結。

 

以佛法結合專業輔導三階段

Jennifer 言談間溫暖親切,又透着篤 定踏實。作為中心的開拓者之一,她親身 參與並見證了十年來的發展歷程。據她介 紹,中心緣起源於十年前,李嘉誠先生從 新聞報道中獲知自殺事件頻生,便萌生了 成立一間佛教背景輔導中心的念頭。十年 間,中心團隊從最初的 4 人擴展到 15 人, 發展亦經歷了三個階段:先是開展佛法心 靈輔導服務,而後推出「小組形式」的心 靈健康工作坊、專業培訓課程及社區心靈 關顧服務,現階段則進一步推出社區關懷 計劃。

中心成立初期,衍空法師擔任宗教 總監,其創建的「正法治療」(Dharma Therapy)理念也在此時落地應用。中心的 輔導員根據求助者的條件與實際需求,借 鑒佛陀「大醫王」的斷苦智慧 —— 如四聖 諦、禪修、觀呼吸、觀心生滅,以及「兩 枝箭」的典故等,幫助求助者梳理心結、 療癒內心。



想睇更多關於684期溫暖人間內容,請即加入成為電子版會員,以支持溫暖人間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弘法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