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壞不二

581
Janet Lau

在成長的過程中,腦海裏有着不少被爸爸言語中傷的回憶。從小一直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但卻得到不少的批判與否定,因此我感到頗傷心的。長大後,我怕自己會步入爸爸的後塵,怕自己變得愛批評、變得自大、變得自我中心……當中最怕的,就是變成讓人痛苦的源頭。

一行禪師說過,若我們不好好處理成長的傷痛,很可能會延續上一代的習氣與痛苦。

我看到爸爸的痛苦、嫲嫲的痛苦,真心希望能透過自己的練習,將這個家族性的批判感停在我這一代,不再延續下去。我猜這是其中一個推動我努力走在修行路上的原因。

從這十多年來與他人的互動中,不時都發現到自己的言行,有着爸爸的影子,尤其是當兒子出世後,這情況更為明顯。看到自己不喜歡的面向出現時,慣性動作就是批判自己做得不好。越批判自己做得不好、沒有成功擺脫爸爸的影子時,言行卻會變得更似爸爸。越批判內在的爸爸,就越憎恨自己;越憎恨自己就越感到無助、沮喪;越無助就越批判自己做得不好,形成一個惡循環。

一次又一次觀察這個熟悉的循環,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地方:常被批判的短處與被欣賞的長處本質,並沒有不同,它們都是同根生,只是「劑量」不一樣而已。

譬如:
反思力強,可幫助我們改進;
但過度反思,則變成自我批判。
毅力堅韌,可幫助我們成功;
但過分的堅毅,則變成執着。
體諒他人,可幫助增加連結;
但過分為他人設想,則容易忘記自己的需要。

過去多年,一直批判爸爸的短處,有一天我問自己:「如果我是爸爸的延續,無可否認,我的確會有些地方像他。但與其一直花力氣去排斥這些面向(而感到痛苦),倒不如練習將這些面向,以一個健康的狀態呈現出來,不是更好嗎?」

我可以練習將批判轉化為辨別是非的能力。
我可以練習將霸氣轉化為不拘小節的瀟灑。
我可以練習將自大轉化為內在的自我肯定。

我發現,原來不需要將「壞」的移除,只需要好好瞭解它們的本質,透過善巧的應用,短處是可以變成長處的。

其實每個面向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若果面向背後被貪嗔癡支配的話,面向就變成惡了。但因為每個本質都是空,透過深入觀察與瞭解,我們是可以將惡的變成善。

感恩這個洞見,它讓我可以用一個新的角度去認識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