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培法師紀念會

家宙

411

守培法師遺像

守培法師是近代名僧,不但禪行功深、亦精通經教,素有「江蘇僧寶」、「十大名僧」之美譽。

守培法師,江蘇泰縣人,生於光緒十年(1884)。父母早喪,家境清貧,靠兄長養護。十歲時,從喪禮中見僧侶誦經梵唱,油然嚮往,特向法師請求出家,始有機會寫書認字。

廿一歲圓戒後,往焦山參聽《彌陀疏鈔》,對經文毫不理解,鬱鬱不歡,自感不解佛法,愧為僧人,於是奮發研經。之後再到金山寺參禪三年,大有進益。

三十一歲,守公接任超岸寺住持,圓滿一屆,認為志在經教,毅然退席,專注研究。當時,想到佛教衰落,急須提高僧侶素養,自辦玉山佛學社,培養僧材,直至中日戰爭影響才停辦。

就在興辦玉山佛學社時,守公在江東一帶講經,又撰作出佛學論著。專力推崇《楞嚴》、《起信》,極力評斥法相唯識,尤以自著的《新八識規矩頌》,引起佛教界的重大回響。由於守公的見解迥異,多位大德也撰文評駁,掀起一場又一場精彩絕倫的佛學交流,大開學人眼界。(部分內容收入「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28冊《唯識問題研究》)守公的論點雖非人人認同,但他對經義之深究,就連印順法師亦深為敬佩。

內戰期間,守公門人多避居香港。到1955年,守公在國內圓寂。香港鹿野苑的明常長老、靜觀林明觀法師、出軸軒松泉法師等發起追思法會。事後,守公徒孫隆根法師發起成立「守培法師紀念會」,有感師祖著有佛學論文二十種,僅出版十二種。餘下遺作尚未發行。除佛學外,守公對書畫、金石亦有獨到的功夫,只是知者甚少。為免珍貴墨迹法寶就此湮沒,隆根法師延請超塵、松泉、震天諸師協同編輯《紀念集》,選刊部分遺作,又搜集各種專文及輓聯詩作等等。經過多翻努力,隆根法師出版《守培法師全集》,禮請印順法師作序,序文稱:「律己也嚴,處世也淡,不求名聞利養,而惟專心於教義之闡揚,守公乃一為佛法而探究佛法者!」扼要闡明其生平之德行。

1960年佛誕,《守培法師紀念集》出版。隆根法師有感整理祖師遺作的目的已基本完成,而自己亦應聘到馬來西亞弘法(後來更成為新加坡佛教總會主席),遂將紀念會撤銷,相關活動亦歸平靜。

守公平生駐錫江東,雖未踏足香港,卻留下對聯一幅,聯云:「信深三寶,澤被群生,微妙闡真宗,滿座氤氳霑法雨;地闢毘城,蓮開覺苑,莊嚴啟輪相,十方羅拜擁慈雲。」至今仍存東蓮覺苑大殿入口處,可供懷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