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舊衣變抹布

尹寶燕

破舊的毛巾,你會怎樣處置?

大大小小的洞孔,多番洗滌後越來越薄,但棄之可惜。近日給自己一個小項目:把襤褸不堪的舊浴巾縫成抹布。

抹布的製作靈感源自日本的「雜巾」(zokin),其實只是平凡的潔布。很多幼稚園學生和小學生,在新學年開課時,都要自備雜巾上學清潔校舍。儘管新雜巾可以隨手買得到,但有些家長還是會把舊毛巾和爛布縫合,讓孩子們帶回校。雜巾沒有特定縫製方法,畢竟縫線的目的是讓抹布耐用。

說這段文化知識只是「靈感」,是因為初衷只想把舊毛巾好好利用,所以沒有特別挑選好一點的布料縫製碗布。只是乾脆把浴巾剪成細塊,然後用收集回來的舊純棉衣包裹,在表面加上縫線,把毛巾和布料鎖緊。就這樣,一片片的浴巾布塊,慢慢變成一塊塊新簇簇的抹布。

或者你會問,隨處購買得到的抹布,何須大費周章自己縫製?

首先,市面上很多聲稱吸水力特強的抹布,都是採用微纖維(microfibre)製造,而微纖維的成份,就是聚酯纖維,即是塑膠。在洗滌的過程中,微纖維會釋出近乎肉眼看不見的微膠粒,流入海洋,造成我們今日所指的海洋塑膠災難。

「雜巾」背後有一個文化意味,它源自於舊時的日本,那時紡織品比金錢還要珍貴,所以日本人會把舊布拼拼縫縫,衍生出現在成為時尚潮流的「襤褸」(boro),彰顯日本人「mottainai」(勿體無,意指「莫浪費」)的惜物智慧。急速的生活步伐、用消費換來便捷,讓城市人忽略了很多生活細節。因為對生活細節的感受不深,我們才會這麼輕易丟棄物品。

願意花時間一針一線地縫製抹布,不僅讓我們從中學習珍惜,本身就是一個讓自己靜下來的過程。

 在《小僧大掃除》一書中,作者松本圭介曾經提及僧人們很珍惜衣服,不能再穿的舊衣會用作抹布,不能再用的舊抹布會混入泥土修補牆壁。我們在城市當中未必會親自修牆,但可以把舊毛巾變成吸水力強的新抹布,把它的壽命大幅延長。況且,有一塊美觀的抹布,清潔家居更加成為賞心樂事。用自己親手縫製的抹布,讓人對清潔家居,心生一種如修行般尊重與重視的感覺。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