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過後,城市綠洲何處尋?

范夏娃
范夏娃,部分圖片由受訪機構提供,特此鳴謝。

炎炎夏日隱於鬧市的點點綠

環境議題,一直是近幾年大眾憂心和關注的重點。遠至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熱帶雨林的消失;近至餐具走塑、珍珠奶茶走飲管、少開冷氣低碳減排等,都提醒着我們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特別當香港的夏天越來越長,越來越熱,極端天氣越見頻繁。還記得去年 9 月,颱風「山竹」襲港,多區道路受塌樹、水浸所影響,全港交通幾近癱瘓。

據統計,因「山竹」而倒塌的樹木約有六萬棵之多,全城滿布的樹木殘枝引起社會大眾關注環境恢復,同時也觸發了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奇想,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為香港生態發聲,舉辦《尋林覓趣》夏日藝術文化計劃。當中以《見樹亦見林》展覽為重頭戲,邀請了十位本地和國際當代藝術家參展,以本地生態作為創作靈感,用攝影、繪畫、雕塑、多媒體等手法,與公眾一起探討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關係。同時也讓觀眾了解,樹木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文化歷史的重要影響。

 

521

展覽策展人黃熙婷正在為觀眾講解藝術創作。

521

本地藝術家何兆南的攝影作品。

 

颱風過後應該正視的問題

《見樹亦見林》展覽策展人黃熙婷表示:「香港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摩天大樓就像屏障一樣,令城市人與大自然隔閡生分。山竹颱風讓我們瞬間發現一直以來屹立於身邊的林木,但可惜已經損失。那些現在也還未清除的塌樹提醒着我們,需要時刻關注香港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道為何給展覽起名為「見樹亦見林」?黃熙婷笑笑說:「我們常用『見樹不見林』這諺語來形容一個人因過分注重細節,而看不到整體。若要持續保護環境,我們必須見樹亦見林,了解生態系統中不同物種之間的共生聯繫、人類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以及我們的行為,對地球造成的長遠影響。」

穿越重重疊翠走入展覽館,分設了不同展區的布置頗具心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本地藝術家何兆南的一輯黑白攝影作品《〈樹的留白〉貳拾肆》。「山竹」過後,他拍下了沙田及天水圍附近的塌樹,並撿回一段廢棄的木麻黃製作成樹雕,意在提醒港人樹木的存在價值。緊接着看到的便是藝術家曲倩雯的《植物學哥倫布》多媒體作品,及《夢遊紅香爐記》畫作。畫作的靈感,來源於藝術家走訪的全港一百八十條以植物命名的街道,用地圖的形式來回應香港的航海及殖民歷史。

 

有香味的看展體驗

第二展區則可以看到泰國藝術家 Natee Utarit 的三幅橡樹油畫,他通過對樹幹細緻地描繪,以此表達人類面對大自然時的欣賞和敬仰。而另一位本地藝術家鄧啟耀,透過資料搜集測繪出灣仔區眾多「口袋公園」的實體結構,經他細膩的畫風呈現,別有一番風味。說起香港的這些口袋公園,其實概念最早由美國園景師 Robert Zion 於 1963 年提出。由於當時美國規定公園不應少於3英畝,在高密度城市中心發展公園變得不可能,所以他提出了「口袋公園」的概念。為了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藝術家還特別錄製了不同公園的聲音,當你戴上耳機,便可透過聲音了解迷你公園的生態。

除了平面圖畫與聲效,展覽亦嘗試由不同角度讓觀眾了解大自然的奧妙。場館內擺放着藝術家  Haley Alexander van Oosten 的香氣裝置,原材料全部是在「山竹」時被連根拔起的紅樹、海藻、燒焦的貝殼和柴火、柑花瓣等製成。香薰分五重香味分布於館內,勾起觀眾對颱風的記憶,同時也讓大眾反思,應如何修補及適應全球性的生態變化。

 

521

參觀者正在近距離研究場內的香氣裝置。

 

本地動植物大合唱

在最後一個展廳中,定居香港超過三十年的英國藝術家 Sally Bunker 的一組畫作相當吸引人。Sally 本身為植物繪畫家,用了七年時間觀察、繪製了過百種本地植物。每畫一種植物,她便要實地觀察植物的全貌,包括樹形、葉片、花朵、果實,以及該植物與動物和昆蟲的關係。展出的二十多幅作品均繪畫了植物由萌芽至結果的成長期,色彩鮮艷,筆觸細膩。其中一幅洋紫荊水彩畫,是 Sally 覺得最特別的,除了因為洋紫荊代表香港外,她還在觀察期了解到此花的種種特性,繪畫時特別有感情。採訪當日她以一身優雅連衣裙亮相現場,她坦言自己平日行走速度極快,一次行進中,兩隻叢林蜘蛛落在她的頭髮和臉上,原來是她走得太急,衝破了蜘蛛網。Sally 說:「牠們讓我慢下來,讓我更留心地去觀察身邊的花草和環境。所以我將牠們畫進我的簽名中,因為牠們提醒了我很重要的事。」

而同一展區中,美國藝術家 James Prosek 創作的十六米長壁畫《香港動植物生態》,貫穿了多個展廳的長廊,以黑白剪影的手法,描繪了香港從山脈至沿海紅樹林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例如蝙蝠、華南虎、果子狸、不同的鳥類等。有意思的是,壁畫上出現數字索引,實質卻沒有相對應的說明,藝術家表示,這樣做是希望觀眾反思,人類對於大自然物種的分類與命名,是否存在盲區和規限?參觀到最後,一間特別的小黑屋裏,展示了波多黎各藝術組合 Allora & Calzadilla 的錄像作品《The Great Silence》,影片站在瀕臨絕種的波多黎各鸚鵡的角度,敘述一則關於動物滅絕與科技發展的故事。

 

521

植物繪畫家 Sally Bunker 手繪的洋紫荊,同時還附有紫荊樹形,非常詳細。

521

Sally Bunker(左二)正在接受媒體採訪。

521

美國藝術家 James Prosek 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