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敵意

汪 橋

早前和朋友們閒聊怎樣用政府派發的一萬元時,我說:「世界各地都受肺炎疫情影響,香港還好,有政府派錢。」其中一位朋友立時回應:「這是我自己的錢,我辛苦工作交稅的錢。」正值盛夏,天氣炎熱,朋友的表情和語氣,如出鞘的劍鋒,帶來一陣寒意。

想起政府宣布發放一萬元時,收到友人傳來訊息:「今日開始可以網上登記,快啲拎番自己的錢。」訊息還附上在各銀行網上登記取錢的方法,很實用。看着這條訊息,我靜了一會,因感受到這條訊息傳遞的「敵意」、分化:「快啲」「拎番自己的錢」。是我對文字的敏感度,令我感受到訊息內含的「敵意」嗎?其他人會有同樣的感受嗎?還是大家認同這樣的說法?

隨着社會運動,隨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我們周遭的環境蔓延着一股「敵意」。而這股「敵意」已滲透到我周遭的朋友圈。

跟一位好朋友講話中提到一個名字,友人即時反應:「我好憎這個人!」看着友人一臉的憎恨,我默然。其實我們提到的名字是一位在二、三十年前曾經從政的人士,很遙遠的人,但友人的憎恨卻是當下實在的。

沒有再跟這兩位朋友討論,因為有些觀點無法談對錯,談論結果很多時會成為爭辯。這兩位朋友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他們該是認為社會不公義,憎恨源自希望社會變得更好。但如果我們內心有敵意,最直接的影響是令自己難過。每一次的憎和恨就是串習,灌溉了自己內在憎恨的種子,但社會,或者你不喜歡的人,不會因為你的恨意而改變。這不是令社會改善,令人改變的方法。

佛陀和耶穌都教導慈愛,但我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敵意在心裏。當我們的心有憎恨時,愛、平靜就進不來了,而現今紛亂的社會、紛亂的世界,需要的是更多的愛和清明的心。

友人們的敵意令我想到社會上敵意的普及化,當有些事情普及化時,就成為「正常」的一部分了。這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的表現。

我有擔心、有牽掛,因而用文字寫下所思所想。我也每天修習「慈心禪」,除了「願我心無敵意」,也願香港人,全世界的人如是:

願我們心無敵意
願我們遠離危險
願我們懂得轉化煩惱和痛苦
願我們平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