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溪法師

家宙

409

1935年月溪法師來港,應請到香港佛教講經會演說《證道歌》

提起沙田,自然想到萬佛寺。該寺位於山谷之上,原屬富商的私人別墅,名晦思園。1945年,月溪法師來港,園主得知法師德厚願深,有志弘法,慨將別墅轉贈,襄助其成。經十數年奔波籌措,建成宏偉殿閣。

關於法師的生平,可謂相當傳奇。法師生於光緒五年(1879),家族世代為官,自少飽受教育,十二歲讀到王羲之《蘭亭集序》:「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一句,有所感悟,自此研究宗教,遍求大德開示。十九歲,完成大學課業,決心出家,法號心圓。出家之初,求道心切,即發三大弘願:

一,不貪精美衣食,樂修苦行,永無退悔;

二,遍閱三藏一切經典,苦心參禪;

三,以修學所得,盡力弘揚,利益眾生。

又仿傚北京法源寺的寄禪法師(別號「八指頭陀」),切斷左手兩節手指,及於胸口燃四十八燈供佛,以示決心。而「月溪」一名,正是源自寄禪法師所撰:「心靜養雲千嶂,禪意清餘月一溪」的詩句,更直接承襲「八指頭陀」的別號。

廿二歲到江南參學,得鐵巖禪師指導禪法,如獲甘露,精勤苦修,到某夜風吹梧桐,聞聲開悟。此後走遍大江南北,隨緣說法。雖然年輕青俊,但道行高深,且具高等學歷,又精通詩詞琴律和多國語言,在當時的佛教界,是不可多得的專材,所以深受各地信眾擁戴,所到之處,總是萬人空巷。1931年,應邀住持廣州大佛寺。兩年後,首度來港弘法,初住沙田西林寺,得與本地信眾結緣。

1945年,月溪法師來港定居,有意開辦佛學院,但擾攘經年,遂轉為擴建道場,先後興建萬佛殿(供奉12,000尊佛像)、彌陀殿(供奉三丈六尺高的彌陀像)、準提殿(唯一騎馬的關公像)、萬佛塔、玉皇殿等等,均屬宏偉莊嚴之建築。而萬佛塔落成後,更成為沙田區的地標,匯豐銀行更三度以此塔作為一百元紙鈔的背面圖案,寺院的知名度可以想見。

寺務以外,法師經常應邀到港九各處講經。1965年4月24日(農曆三月廿三),法師下山到灣仔軒鯉詩大廈的白花油佛堂講經,期間感到不適,即送養和醫院診治,竟於是夜圓寂。臨終囑咐弟子,其法體肉身不壞,入土後八個月可請出檢視,留後世見證。同年11月,弟子開棺,見遺體「五官俱全、鬚髮仍留,整體無缺,呈黃金色,燦然可觀,其生平苦行修持,戒律精嚴於此可見」遂將遺體鋪金,安奉殿內,供眾瞻禮。由於此事奇異,報章爭相傳載,前來膜拜者,絡繹不絕。

月溪法師禪行功深,德學俱佳,平生著述多達九十八種。佛學以外,亦擅長作詞及七弦古琴,是本港藝術界公認的古琴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