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於四十年代末,受國內內戰影響,許多僧尼大德來港避居,當中不乏佛學的專家。其時,原居於廣州的羅時憲教授來港,最初與荃灣竹林禪院的融熙法師重編《圓音》佛學雜誌,不過當時資源有限,只發行兩期便再度停刊。
1953年,跑馬地的香海蓮社以當時社會正在復原的艱辛時期,信徒大眾尤其需要佛法的支持,適值羅教授在港,以其佛學精深,特別請其主持《成唯識論》講座。有感該論是法相宗的鉅著,需要慢慢講解,務求將法相宗義理,詳實闡述。如是每周舉辦,竟延續整整十年才圓滿。對於教授而言,固然獻盡心力,對於學員而言,這份堅持與探求真理的精神,亦是難能可貴的。
經過十年的宣講,加深了佛教徒對唯識學的認識。加上,羅教授創立的三輪佛學社及經緯書院佛學系,以及編撰《佛經選要》,推動了本地研習佛學的風氣。1964年底,羅教授有感因緣成熟,遂與高永霄、韋達、葉文意、趙國森等大德另組法相學會,宗旨是致力弘揚法相唯識學,藉佛教正理引導人生,離苦得樂。
成立以後,經常舉辦佛學班、經論班、禪修班、佛學研究討論會等,亦有公開的通俗講座。另外,又先後與三輪佛學社、真言宗居士林、志蓮淨苑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合辦各種佛學課程,深為信徒認識。
1968年,依照大學學報標準編輯《法相學會集刊》。該刊為不定期刊物,至今已出版七期,逾四十篇佛學專文(部分更是遺稿,極為珍貴),其內容均屬高水平佛學論著,涉及經典、教理、歷史、翻譯、書評等方面,出版以來深受教育界及佛教研究者所重視。而學會歷來出版多種佛學專書,亦經常為港、台地區的佛寺或佛學院列作教學用書,其專業地位可想而知。
1984年起,學會多位董事及大德先後移民加拿大各省,於是聯同葉文意、黃家樹、李潤生諸位老師成立「加拿大安省法相學會」,自此他們穿梭兩地,輪流在加、港兩邊主持佛學講座。
隨着資訊科技之發達,法學會亦以電腦數碼技術,將講座內容錄製成光碟及上載互聯網,現在網頁錄出多項佛學刊物、文章,可供讀者免費下載,使佛法配合現代科技,傳遍世界。
自三輪佛學社及法相學會成立以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佛學專材,不但繼承「居士講學」的風氣,甚至開衍不同的佛學機構,在各別的領域和時空傳揚佛教,對本港以至亞太區之佛學發展,有重大的貢獻。適值法相學會金禧會慶,忝作短文,聊表敬意。
安省法相學會的佛學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