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佛菩薩精通醫術,擅長醫治各種病苦災厄,讓你事事逢凶化吉,而且更是天天營業,24小時全年無休。這位菩薩正是悲心憫人的藥師佛。藥師佛,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又稱大醫王佛、醫王善逝或消災延壽藥師佛,為東方琉璃淨土的教主,不僅能幫助眾生免於疾病纏身,增福增壽,更能去除貪嗔癡三毒,身心大清洗。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各大道場都希望藉着舉辦藥師法會,替社會大眾祈福。今期《溫暖人間》出版之時,適逢11月14日是藥師佛聖誕,我們特意透過此特輯,感恩藥師佛的加持護念,並藉着法師及信眾的分享,從信、解、行、證各方面,介紹藥師信仰和殊勝的感應,同場加插一些藥師佛小趣味,讓大家更立體地了解藥師佛,並一起發願以佛法消減業障,解脫生死輪迴之苦;更重要是學習藥師佛走入社會和人群,在自利利他中成就菩薩道,用心光照亮我們的家人、朋友與世界。消災離苦,事在人為。
候診前 知多D
- 為什麼叫「藥師佛」?
「藥師」的意思如同現代說的「醫師」,世間的醫師只能治身心疾病,藥師佛則能開法藥幫助了脫生死輪迴。
- 為什麼藥師佛能消災延壽?
消災延壽的力量,來自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與修持。
- 藥師十二神將(藥叉)是誰?
宮毘羅、伐折羅、迷企羅、安底羅、頞儞羅、珊底羅、因達羅、波夷羅、摩虎羅、真達羅、招杜羅、毘羯羅。他們本是飛行於空中的鬼神,但是在聽聞《藥師經》後,皆誓願守護誦持《藥師經》者,而成為護法神將。每一神將各擁有七千藥叉隨從,計為八萬四千護法神。
- 生病點藥師燈有用嗎?
最重要是點亮心燈、法燈,才能點燃生命的希望。
- 為何藥師佛有時持藥缽、藥草,有時捧塔?
中國的藥師佛造像,左手所持的藥缽、藥壺,名稱未見於儀軌,應是古代所稱的「藥器」、「無價珠」,可除身體病苦、除煩惱三毒。藥草名為訶梨勒,又稱訶子,象徵妙藥。至於手持藥塔的造形,則僅見於近代中國寺院,一說是繞塔能帶來除障招福等功德,一說是象徵佛德,被譽為法界圓塔。
- 身體生病才需要修持藥師法門嗎?
不只身體會生病,心也會生病。心中有佛,自然念念光明,處處平安。無論是持誦《藥師經》、藥師佛號或藥師咒,在固定的時段用功,都能使我們內心清淨。
- 如何供養藥師佛?
《藥師經》所提的供養法門,修持方法是以各種花、香、音樂供養佛像,抄經受持學習,或者供養法師。其中受持經典的部分,除了抄經,還有閱讀、背誦、為他人講說等方式。經中也糅合這些法行,提出供養受持的儀軌,包括:塑畫形像、供養經典、受持誦讀、思辨經義、開示演說等,而這也構成了當代藥師法會的基本輪廓。
- 如何參加藥師法會?
《藥師經》提供的修持方法有很多種,除了持咒治病,化解長期受病痛折磨,或其他水災、疾病、戰爭等災厄危難;《藥師經》也提出延壽、免難的具體方法,包括受持八分齋戒、造立佛像七尊、禮拜供養、誦經、燃七七四十九盞長明燈、懸續命幡、放生等七門儀軌。
十二個修行功課
法鼓山香港道場 演建法師
消災延壽是一個賣點
《藥師經》經文說:「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但是在生病時才急call藥師佛來診治,真的有用嗎?法鼓山香港道場的演建法師指出,雖然有病才去求神拜佛,是信仰的做法,不過起碼可令心靈得到寄託,發揮安心的作用。如果有向佛菩薩發出求救的訊號,其實已經有所相應。藥師佛希望用消災延壽作為一個賣點;在吸引你過來後,第二步就希望你開始改變自己,慢慢轉念。得到藥師佛的庇佑,消災除苦只是第一階段的接引與轉化,如果要真正圓滿,仍須依賴自己的修持,才能真正達成消災免難的目的。法師說,我們內心常起煩惱,是因為不明白世間無常及緣起緣滅的實相,如果能夠將迷信轉為仰信及解信,對佛菩薩的功德、智慧和慈悲生起信心,並開始實踐藥師佛所發的大願來轉化自己,一定可以處理到生命難關。
然而,因業力而要受的果報,一句名號,就可消除了嗎?藥師琉璃光如來,善治眾生苦痛病源。除了以物藥醫生理之三病──老病死,更需要用法藥治心理之三病──貪嗔癡,方能達到消災延壽。演建法師強調,要真正轉化,必須從根本着手,先要消除無明,即是不如實知見及顛倒行為。法師以疫情為例,「新冠肺炎疫症的發生,都是因為大家過去和現在,共同做了一些行為,而引起一些現象,既然現在大家已經處於這狀況裏面,我們首要是去接受、面對,不要責怪他人,因為這樣做的話,業力只會加重。當然我們明白,現在大家都很擔憂害怕。解苦方法,便要嘗試改變生活方式,學習適應環境,最重要必須多種善因,凝聚善念,互相幫忙。」
對當下疫情的幫助
信仰藥師佛,希望消災延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僅限於此,就窄化了藥師法門的內涵。修持藥師法門,向藥師佛學習,必先了解藥師佛的本願功德,即是藥師佛不忍眾生受苦而發下的十二大願,我們應該以此為模範及人生方向,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十二大願其實是十二個修行功課,願與願之間互有聯繫,大家可以透過修行,慢慢發掘每個願的深度,繼而開發自己的智慧慈悲,成為最終的覺者。十二大願的長遠目的,是希望眾生不再受身心病苦,得到真正解脫。」
那麼此時此刻,我們可以做什麼?法師表示,瘟疫是人類共感所致,病源在人的心。「果品法師鼓勵大家透過參加法會,學佛修行來安定自己身心,然後把安心方法跟他人分享,藉由心靈環保去淨化人心、淨化社會,才是解決當下災厄最徹底的妙藥良方。」
十二個修行功課
生佛平等願。佛以慈悲丶智慧丶饒益有情來莊嚴色身,更願眾生如自己一樣,尊重不同生命,放下成見喜惡,發放光明溫暖眾生。
開曉事業願。從事給予大家快樂,拔除大家痛苦的工作,開啟如藥師佛救度眾生的慈悲心,以身口意幫人。
生活無憂願。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得無盡受用物,廣行布施,滿足眾生的生活基本需求。
安立大乘願。以正知正見及廣大菩提心為依歸,自利利他。
戒行清淨願。身口意與智慧慈悲相應,令自己和眾生不墮三惡道,安住菩提道上。
諸根具足願。幫助身體有缺陷、精神失常、被種種病苦折磨的人,無諸疾苦,相好莊嚴。
身心安樂願。幫助貧窮及病痛纏身者,眾病悉除,生活物資安樂豐足。
不取於相願。如諸佛菩薩般相好莊嚴,學習大丈夫的寬闊心量,超脫男女性別身體之苦。
回邪歸正願。讓自己及眾生脫離外道邪見,不再向外攀緣,回歸佛道。
從縛得脫願。幫助眾生從災難苦困中走出來,身心重獲自由。
得妙飲食願。幫助眾生身體上飲食充足,心靈上有佛法滋養,繼續修行,法喜充滿。
得妙衣服願。幫助貧苦眾生獲得華衣美服,莊嚴自身,並透過修行提升心靈品質。
破迷Q & A
藥師佛賣點可以延壽,是否違背老病死定律?
在佛教裏,因緣與因果有着密切關係,佛教透過前因後果的原理,說明人生的貧與富、貴與賤、幸與不幸的差別,無非是由於各人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所謂:「欲知過去事,現在受者是;欲知未來事,現在做者是。」因此,不管遇到什麼狀況,既不逃避現實,也不推諉責任,面對着一切的問題,用慈悲、用智慧,努力不懈來糾正它、改善它。佛法的修行,沒有佔便宜的事,否則就與因果不相應,實際是在正法之中,必是付出多少得多少。
藥師佛有多個名號,念哪個着數?
你可以按自己的心念名號,無論名號長或短,都可看到佛的功德,重要是我們如何去念這個佛號。一般人是比較散亂去念,不太專注或者不太清楚自己正在念佛號,念時要清清楚楚,你可以有節奏地去念,每一拍停一停,南無_消災_延壽_藥師_佛,跟着拍子,念每一個字也把你的心貼在佛號上,這樣有安定作用。
念咒比較靈驗?
沒有一定,視乎我們的身心狀況。當身心比較浮躁時,念咒比較好,因為咒比較長,如果你比較緊張和打妄念時,你就接不了下一句,所以你需要好專注。不過,如果你覺得與佛號比較相應,也可以念佛號。
念佛數目多多益善?
有些人太注重數目,一日要念一千,趕着去完成,念時的心其實沒有貼在佛號上,不停打妄想,念佛品質不好,所以念完之後,數目是增加了,可是心性沒有改變,內心的煩惱自然沒法減少,身心都轉化不了。可是如果太注重品質,不注重量也會有問題,一日念一句有品質佛號,可能只用了三秒,整天二十四小時裏,只用了三秒修行,其餘的二十三小時五十七秒並沒修行,在沒念佛的時間裏,你可能會被煩惱帶着走。所以其實念得有品質的同時,也要注重數量,因為量有時可以作為提醒。
念佛如何不發白日夢?
念佛時需要節奏慢,因為一緊張就急,所以首先要放鬆及調慢,慢一些你就可以清楚自己有沒有安住在佛號上。然後你可在佛號後放一個數字,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一,作為提醒你是念第一句,如果你發現忘記了數字,就重新再來。從一至十,建議大家念到十時,再回到一,每次念從一至十,心會比較專注,安住在佛號上。
修持秘訣 信心第一
大覺福行中心 傳燈法師
「臨急抱佛腳」這句說話聽得多,今年疫症當前,不少人因而想起修持藥師法門或憶念藥師佛,大覺福行中心住持傳燈法師表示,佛菩薩對眾生慈悲,「臨急抱佛腳」總比不做好,但如果平時已經有勤於修行,念念與藥師佛的弘願相應,效果自然更勝一籌。從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可知,修持藥師法門能幫助我們解決現世身心的苦困,那麼究竟要如何修持才算如法,並且有效果呢?
付諸實行經文教義
傳燈法師解釋,根據《佛說入胎經》的描述,世間的疾病大致分為四種,第一種是不嚴重,不用吃藥的;第二種是有危險性,但吃藥便可根治;第三種則不能單靠吃藥,需要透過佛法作為療法;第四種是由業力所致,不能挽救的病症。而藥師法門所針對的是第三種疾病,我們修持的時候必須具有三項條件。「首先我們的信心要堅固,沒有半點疑惑;其次必須虔誠恭敬,持之以恆;還有要保持善念和善行,不可作惡。」
傳燈法師指出,其實《藥師經》的經文中,已經明確道出我們應該怎樣做,重點是要跟隨經文,付諸行動。舉例說,當中包括持藥師咒108遍,而經過誦咒的淨水可以給病人飲用、念藥師佛號、結壇造幡、七日七夜受持八關齋戒、點長明燈、持戒行善修福等等。「之前有位信眾誕下早產嬰兒,身體虛弱,一出生便受了很多苦,有次我去不丹,到訪當地每間寺院都為這位嬰兒點燈祈福,而他媽媽都很虔誠,現在這位小朋友已經就讀幼稚園了!點燈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持咒感應 不可思議
至於持誦藥師咒,傳燈法師表示,真言咒語就像一顆丹藥,我們毋須知道裏面的成份,只管一心一意用就可以,能隨滅一切眾生的苦惱。除此之外,持咒還可以幫助我們收攝身口意三業——身︰結手印、口︰念誦經咒、意︰觀想甘露法水從頂上滲入體內,洗滌體內有病的地方。
對此,她分享了一次自己患病的親身經歷。「2018年,我身體有毛病,患了良性子宮肌瘤,後來腫瘤越來越大,影響到腎臟,令膀胱排水出現問題,身體水腫。同時間我去了一趟四川的阿壩,認識了一位活佛喇嘛,他一見到就知道我不舒服,他叫我持誦藥師咒一百萬遍,病就會有轉機。雖然未必可以持到一百萬遍,但我對藥師咒本身很有信心,結果治病的過程好順利,我遇到好醫生,即使在手術床上我亦一直持咒。醫生說要八個月才復元,但我完全無痛,感覺好舒服。經過這次經歷,我對《藥師經》的認識更深刻了。我鼓勵大家平時盡量多誦藥師咒。」
東西淨土相通 隨順眾生根器
大覺福行中心一直致力推動院侍服務,關顧醫院院友及家屬的心靈健康,傳燈法師是佛教院侍部主管,又擔任駐院院侍,那麼在醫院和安老院做服務時,也會為病人念誦《藥師經》嗎?「基本上,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藥師佛等,全部我們都會用到,要契合、隨順眾生的根器,以及視乎病人平時慣用什麼法門。通常如果病人的狀況是康復中的話,我們會教他念誦《藥師經》、持藥師咒或念藥師佛號。以我所知,瑪麗醫院紓緩病房內的一角安放了一尊藥師佛,希望病人見到後會有信心、內心安穩、提升信仰的力量。至於快離世的病人,就會向他介紹淨土法門。其實不同法門都有共同點,藥師佛不會計較、妒忌的。(笑)」
一般我們談到往生後的淨土世界,較多人熟悉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對於藥師佛的東方琉璃世界則較陌生,但其實二者是等無差別的。傳燈法師指出,人的臨終一念非常重要,只要我們淨念相續念佛,佛菩薩就會來了,淨土是佛菩薩的境界,我們需要做的是抱持信念。「人臨終時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他,而藥師佛則令我們現世已經可以安穩,不用等離世。」她以人生的季節來比喻,當生命到達「秋天」,就好像日落的時候,我們會想起西方的阿彌陀佛;而當生命正處於「春天」,就好像日出的時候,我們會想起東方的藥師佛,那是有希望的境界。
「兩邊同時去修,不會相違背的。如果我們生前種下很多善緣,造了很多善業,有足夠資糧,死時去哪裏都可以,一定會去好的地方,視乎我們跟哪位佛菩薩契機。佛菩薩的世界是相通的,臨終的一念發心、發願,因緣具足,就可以去到想去的地方。」最後,傳燈法師鼓勵大家,我們應學習藥師佛的精神和願心,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在利益眾生中成長自己。
供奉藥師佛 病後痛楚減
余道華和太太顧順儀,兩年前在大覺福行中心皈依佛教。事緣順儀兩年前被確診患癌,可幸妹妹是藏傳佛教徒,得悉姊姊的患癌消息,立即請了一尊藥師佛像給她,另一位師兄送來了一顆法王賜的法藥來,自此,全家人每天虔誠供奉藥師佛。其後,佛壇陸續增添了釋迦佛、觀音和地藏菩薩像,覺得與佛菩薩頗相應。
余道華認為,得知太太患癌,最害怕的是面對死亡,不知死亡何時來?有沒有痛苦?自從有了信仰,靈性上好像有了寄託,知道護法神會庇祐,對治療有了很大信心,夫婦倆亦在小姨的指引下,認識佛教成佛的道理,知道修十善的做人方向,希望能往生三善道,對死亡不再那麼恐懼。尤其是順儀,在治療期間,不斷聽經持咒,有時還會拿妹妹送的藥師經手抄本來抄寫,精神狀態在這兩年來是不錯的。
由於順儀的癌細胞已擴散,醫生不建議進行切除腎臟腫瘤的手術,認為以藥物來控制較為適宜,於是採用免疫、標靶等治療法,各種藥物吃下肚,普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反應,作嘔、食不下嚥、暈眩、皮膚脫落………說來也巧,順儀的藥物治療的確順利。余師兄說,太太的辛苦程度,似乎亦較一般癌症治療為輕。
2018年夏天,在溫哥華讀書的兒子畢業,余道華和順儀到彼邦參加畢業禮,順道還去了美國旅遊一轉,回港後順儀開始發燒,起初懷疑是病毒感染,豈料是腎臟腫瘤影響所致,廿一日後才退燒,住了醫院一個月,小姨夫婦一下班即來幫忙念經持咒,順儀也做好心理準備,病床前放了陀羅尼被,及紙牌的釋迦佛像。小姨再三叮囑,恆常憶念佛菩薩,無常到時要往光處去。最終,順儀在今年六月往生,余師兄有信心說,太太走時神色安祥,定必往生善處。
製作藥師佛像 傳承衍陽法師理念
2001-2003年間,衍陽法師罹患肝病初期,於病榻上,她以紙筆畫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藥師佛像畫,後來這幅畫像刊載在《緣飛筆外──衍陽法師淺墨洗塵心書畫集》中,大概是緣分使然,許多年後,沈先生無意間看到這本畫冊,於是生起一個善念——把畫像製作成立體佛像,讓大家可以供養。「我不是佛教徒,但我太太是,她跟我介紹大覺,我好認同陽師父的理念,知道他們做了很多功德,又經常照顧老人。我亦有在YouTube看陽師父的視頻,欣賞她出心出力。有次我參加大覺在會展辦的素宴,我跟衍璇法師談到,覺得他們開支大,做得好辛苦,我好想幫他們,希望大覺可以有更長遠的發展,我想幫他們建立一個品牌,吸引多些資源,又可以宣揚一下佛教。後來,璇師父送了一本衍陽法師的畫冊給我,我見到當中的藥師佛像,覺得畫得好細緻、好吸引,然後感覺就突然出來了。你可以說是直覺吧!(笑)」沈先生說。
當時是2018年,沒想到,兩年後,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沈先生製作的藥師佛像,除了可以讓大家憶念衍陽法師外,還可以安住心靈。「我特意造了一批擺放在大覺,也希望有更多人請回家供養,心靈上可以幫到大家。」雖然沈先生沒有宗教信仰,但他坦言,造像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可思議」的事。「其實過程中牽涉很多工序,例如把平面的畫像設計成3D立體模型、上色、包裝等等,需要串連不同的工廠和生產單位,但過程中沒遇到什麼困難,基本上都好順利,我跟不同單位都未見過面,只靠WeChat聯絡,當中即使要作多次修改,我們製作的數量又少,只是幾百個,一般工廠根本不願意做,但他們不僅以半義務的形式幫忙,而且好樂意配合,好努力去達到我心目中的要求——希望佛像能夠貼近衍陽法師畫作的精神面貌。」陽師父十三歲開始患病,多次在生死邊緣徘徊,她轉化了心態,以自身經歷去化解病人的痛苦,誠如《緣飛筆外》中記載,她畫藥師佛時,一心向藥師大醫王祈求發願︰「如果大難不死,必將餘生奉獻眾生。」陽師父活出了藥師佛的大願精神。
供養佛像小知識
疫情持續,不少信眾希望禮請藥師佛像回家供奉,祈願佛力加持,身心健康,但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供奉得不如法,究竟在家擺放佛像,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呢?
傳燈法師表示,欲迎請佛像回家,最重要是保持一顆歡喜心,然後把佛像安放在一個乾淨整齊的位置,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安放在視線以上的地方,周圍不能堆放雜物或污穢物件。「一切唯心造,如果四周的環境乾淨,我們的心從外到內,都能夠安穩。」另外,她提醒大家,如果佛桌上同時有供奉祖先,佛像應放置在中間的較高位置。除此之外,早上可以用乾淨的器皿,在佛像前供一杯清水(可飲用的),中午就收回,每天更換;能力範圍內,也可以供花,初一十五供水果,燃香的話也不宜太多,注意保持空氣流通;間中可用乾淨的濕布拭抹佛像。
「其實大家不需要有太大壓力,只要抱持恭敬心便可。擺放佛像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守好身口意,常常憶念起佛菩薩,把佛教的精神理念在生活中實踐,改變我們的生命。」傳燈法師說。
專注念誦《藥師經》 與佛心相應
早前,大覺福行中心舉行49天的《藥師經》網上法會,潘麗霞在家中參與,沒一天缺席,非常精進。甫見面,她就跟我說起念誦《藥師經》時的感應。「我清楚記得那是第42天的法會,念誦時,我感到血液在身體上下運行,從頭到腳,也感應到家中祖先都有一齊來聽經。」她說念經最好開口大聲讀誦,感應比在心中默念來得大,而且誦經要專注用心。
經常念誦《藥師經》和藥師佛號,令她更容易與佛的心相應,從經文中學懂欣賞;無論發生任何事,心要安、心要定。潘麗霞的丈夫二十多年前遇到嚴重車禍,腳曾經駁過骨,今年年初要做手術,加上年紀大,身體出了問題,最近病情加重了,需要經常出入醫院洗腎。「念《藥師經》令我的心安定了不少,能夠處理什麼就去處理,做決定時更為清晰。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身邊的人。當自己的心態改善了,其他事情也會變好。我會提醒丈夫,有我照顧他已經好幸福。(笑)《藥師經》亦教會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現在我心情不好時,會去花墟欣賞花卉,情緒得到紓緩,看一切都不同了。」
潘麗霞坦言,在她人生中,佛教給予她很大的力量,除此之外,賜她力量的還有衍陽法師。她是陽師父的親姐姐,家中十兄弟姊妹,她排行第三,陽師父排行第五。「看着陽師父一關又一關地撐過去,自己的苦真是微不足道。2015年她往生時,我捉着她的手,璇師父和燈師父搭着她肩膀,一起念地藏菩薩聖號,還記得我們送她去殮房時,沿途都聞到花香味。即使她病重、嘔吐都堅持拜佛,用咖啡渣染色畫佛像、抄經,活出自己的信念,不會憂愁,她的心態很觸動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經常叫我懺悔,處理好自己的心態。很多事情你擔心都沒用,處理好它便可以了。當身邊有人患病,就要更加勤力修行,做好自己。我覺得佛法是好的,看經文能夠給予我力量,我就用心做好它!」
藏傳藥師法門釋疑
創古密宗佛教中心住持堪布達華
藥師法門與藏醫學
根據創古密宗佛教中心的堪布達華(Khenpo Dawa)介紹,西元八世紀,印度的堪布寂護已把藥師法門傳入西藏,其後西藏各區都很盛行,一些寺院更設有藥師佛殿。
九世紀的宇妥元丹貢布,剛出生便口誦藥師真言,被視為藥師佛化身。他三歲便有興趣學醫,八歲時醫科知識已很豐富,十八歲起從西藏前往印度六次,遍學印度、希臘─阿拉伯、漢地的醫術。他編纂的《四部醫續》,是藏醫學的經典要籍。
藏文跟漢文《大藏經》一樣,記載了藥師佛十二大願。僅因傳承不同,法相才有點差別。藏傳藥師佛是藍色身,象徵琉璃寶石般清淨,或像天空般不變易。右手作勝施印,表示施予殊勝(出世)成就及共通(世間)成就;同時執持稱為藥王訶子的藥草。左手以禪定印托缽,缽內充滿智慧甘露。
念誦真言 身心安樂
藏傳佛教中,藥師法門分為顯乘、密乘兩大類。顯乘觀想藥師佛在前方或頂上,密乘觀想自己成為藥師佛,利益有情。兩種修法都會念誦聖號或真言,真言內容其實也是藥師佛的名號,兩者意義相同。
不過,實修密法必須先接受灌頂、口傳、導引。顯乘本身沒有灌頂、口傳,但若能向上師求取真言口傳,則可增添傳承加持力。藥師佛真言有梵音、藏音兩種讀法,大家念誦任何一種都可以。
梵音羅馬轉寫:
tadyathā oṃ bhaiṣajye bhaiṣajye, mahā bhaiṣajya rāja samudgate svāhā
咑地雅他,嗡 派沙即耶 派沙即耶,嘛哈 派沙即雅 啦嘉 灑木噶爹 司哇哈。
(中文音譯為普通話發音。底下劃線的兩個音節,須快速連讀)
藏音羅馬轉寫:
teyatha, om bekhaje bekhaje, maha bekhaje radza samudgate soha.
爹雅他,嗡 別卡借 別卡借,嘛哈 別卡借 啦渣 灑木噶爹 梭哈。
許多華人都求生西方極樂淨土,但又希望健康,同時修持藥師佛與阿彌陀佛,會否太龐雜?堪布說不會的,一切諸佛菩薩體性為一,只因適應不同眾生,才示現不同形相。我們可以分開一早一晚,分別修持兩個法門,也可以專修其中一者。修藥師法乃至任何法門後,回向時念誦《極樂願文》,發願往生彌陀淨土,所修即成為生西之因。修彌陀法,只要能調伏自心,身心都會安樂(堪布特別指出:若不調伏自心,念藥師佛也不一定安康);將來得生極樂,也能自在前往東方琉璃淨土。因此,東西二佛法門,並無衝突。
法藥並非藥物 患病仍須就醫
除了修法,藏密還有「法藥」,令人很好奇。堪布解釋,法藥是用訶子、毛訶子、余甘子等植物為基本物質,加上各種聖物、加持物,再經僧眾連續多日修法加持而成。其功能為消除穢氣、晦氣,平息病障、魔障。真正藥物需要對症下藥,不可隨便亂吃;但法藥並非藥物,任何人均可服食,不會有害處。動物吃了,亦能種下解脫之因,故法藥被譽為「嚐解脫」。藥物的藥力有期限,過期便失效。法藥是加持物,加持力不設有效限期,卻可能會發霉,故須妥善存放。若已發霉,則不要吃。
此外,傳統藏式香枝、香粉,用各大聖地的樹葉、香草、加持物製成,不含化學或有害物質。點燃藏香,甚至以其煙薰房子,亦可除穢、淨化、預防魔障。
若信眾患病,可否只吃法藥或修持藥師佛,不看醫生、不吃真藥?堪布說疾病有過往的業力,也有現前的緣起(條件)。修持及法藥能對治前者,但後者必須延醫診治,故最好兩者同時進行。即使修持和服用法藥,僅僅做了表面行為,不一定有效,還需其他條件配合,例如堅定信心。
東蓮覺苑藥師殿 安心祈願
——東蓮覺苑苑長僧徹法師
歷史中的紅蓮 藥師殿的源起
位於跑馬地山光道十五號的東蓮覺苑,是香港負有盛名的佛教道場。道場由何東夫人、張蓮覺居士出資興建,於1935年建成,曾集寺院、流通處、佛學社及義學於一身。雖然八十多年來,經歷過歲月與戰事的洗禮,東蓮覺苑卻幸運而完好地保存下來,並於2017年獲政府刊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俯瞰東蓮覺苑,建築外形儼如一艘巨輪,蘊含着大乘佛教度眾生到彼岸的法義。內部採用西方建築結構,但裝飾仍以中式為主,依次設有韋馱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殿堂。而殿後的庭院,於1954年改建為了三層高的蓮覺紀念樓。
「我們現在身處的蓮覺樓,是當時為了紀念張蓮覺居士八十歲冥壽而修建的。」彼時,東蓮覺苑苑長僧徹法師坐在我的身邊,微笑着說。在法師的講解下才知曉,原本蓮覺樓的上面兩層,曾是夜校教師宿舍,而如今身處的藥師殿,其原身是金剛殿,在2015年適逢東蓮覺苑八十周年之際,僧徹法師提出將金剛殿優化為藥師殿的想法,最終經董事會通過,得以落實。
「在現代醫療不斷發展的今天,疾病也在以多樣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面對緊張的工作、繁重的壓力、不規律的飲食和自身不良習慣,大家的健康正頻亮紅燈。興建藥師殿,是希望透過藥師佛的供養,接引非佛教徒,讓他們知道藥師佛的願力,進而知道佛法的殊勝。同時為信眾祈願健康,利益眾生。」僧徹法師說。
巧思妙構 來自敦煌的藥師像
縱觀整個藥師殿,主位供奉着藥師佛、日光菩薩、月光菩薩三尊像,四周的牆壁上則擺放着五百多尊小藥師佛像,十分莊嚴。除此之外,殿內還供奉着《藥師經》中提及的八大菩薩,分別是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
「一般來說,藥師佛造像是疊掌或手托藥瓶和七層佛塔。較少有藥師佛右手持石杖,左手持藥瓶。但在莫高窟二百二十號洞窟中,有一幅藥師佛經變圖,圖中共有七尊藥師佛,其中一尊就是東蓮覺苑藥師殿所參照的原型。」問道為何殿內的藥師佛像如此特別,僧徹法師介紹說。為了讓佛像具有佛典依據,法師還曾專門請教敦煌研究院特別研究員李美賢老師,甚為用心。
倘若近距離仔細觀賞,便不難發現,深色的大號藥師佛像與淺色的小號藥師佛像間,有着細微的差別。主尊所持的石杖為四股十二環,而小藥師佛的石杖則為兩股六環。「四股代表四聖諦,十二環代表十二因緣。兩股代表真俗二諦,表示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六環則代表六度。」經過法師的一番解釋,頓覺豁然開朗,不免對造像背後的含義升起一份敬意。
而整個藥師殿的建築構思,最巧妙處,莫過於頭頂的一片華麗藻井。為了營造富有層次的空間感,殿內將每個藻井做成六角圓拱形。「六」,代表了佛教中的六度修持,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希望藉着建築的造型,可以將殿內每一處都活用起來,注入佛教義理。「藻井中有梵文字種,即種子字,意思是『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讓大家可以快速有效地去觀想佛菩薩名號的殊勝,同時憶持藥師佛的願力。就像一顆星星能讓人聯想到宇宙一樣,字種的功效也是如此。」僧徹法師說。
將藥師法門 應用於生活
在佛教典故中,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是一位能治眾生貪、嗔、癡的醫師。之所以以琉璃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徹,以喻國土清靜無染之意。許多人都知道藥師佛有十二大願,但卻對藥師法門如何應用於生活頗為迷惘。
僧徹法師對這一點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藥師佛的願力應從我們的日常生活開始培養,也就是知足常樂的精神。比方說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家都很想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止息煩惱。煩惱是什麼呢?分為思想上的和行為上的。比如戴口罩是行為上的,整天擔心疫情影響自己,這是思想上的。其實這些都是有形象的壓力,影響我們的生命。當我們的生命受到影響,我們就會對生死產生恐懼。」
那麼,身為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降低自己的期望?如何調整因不斷變化的外境,而帶給內心的種種不安呢?「現代人生活在和平時代,豐富的物質生活讓我們失去危機意識,漸漸不懂得如何去積穀防饑。我們享受好的環境帶給我們的好處,卻沒有人去想,該如何把這一切延續?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業力,既然疫情因因緣而來,我們也要順應情況去接納這些業力。有人說我之前做了這麼多,為什麼還是不好?佛教講的是三世因果,過去的事會影響你現在的行為和境況,所以要做好現在,那麼未來就會有改善。佛教常鼓勵大家布施,其實布施不單單指錢財,還可以將你的歡喜布施給他人,從而將我慢心、憎心漸離。」法師如是說。
擁抱無常 活在當下
疫情在香港爆發不久後,坊間曾有過一段時期的物資短缺。民眾因恐慌情緒日漸升高,而出現了搶口罩、搶廁紙、搶糧食的現象。談及此處,僧徹法師禁不住點頭,對此更是深有體會:「年初時我去寺院旁的麵包店買麵包,發現全店竟只剩下三個豬仔包,我長這麼大都從未經歷過這般場景。」法師笑着說。
「我們這代香港人,沒有受過戰火和災難的洗禮,這次疫情,可以說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場疾病戰爭。在我還未出家時,曾聽過一位老和尚的開示。他說時間來到2000年,這年頭不用打仗了,因為大家的殺業積存已久,且不懂得去護生,疾病會因此而變得複雜和難以對治。經歷了今年的肺炎疫情,如今我才明白老和尚的這番話。」
那麼,在接受了疫情已變成生活常態的事實後,究竟我們該如何讓自己安心?如何去好好計劃自己將來的生活?「首先,我們應該配合實際情況,在物質和飲食上簡約一些,而不是想着怎麼吃大餐。當你開始學習在生活中斷捨離,就代表你開始學習面對無常。再來,我們應常備一顆淡薄的心。如何做到淡薄呢?就是要但念無常,在心裏隨時做好準備,所以平時一定要好好修持。當你有了修持,面對無常時才會擁有力量。」 僧徹法師說。
不少人在今年都經歷了一段很長的「在家辦公」的日子,這對以勤力著稱的香港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僅要適應家中狹小的空間,還要重新調整作息時間,聽起來似乎比踩點上班來得舒服,但實際上,卻可能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大家不要認為Home office沒人監管就亂來,佛教講因果業報,是很徹底的,其實最後的結果也是自己承受。藥師佛的願力是專念受持,也就是教導我們要留心每一個當下,做好每一個當下,培養我們安心去對待每一天。」
「「學會面對」,是今年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每個人在自己的職業和位置上發揮所長,同時確保自己的精神和作息不會被外境所擾亂。為什麼作息這麼重要呢?一旦作息被打亂,人的情緒就會受到影響。當你有情緒而不歡喜的時候,就會影響自己,影響他人。所以要做到和樂共存,就需要大家學習如何修持。」感恩僧徹法師的分享與教導,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平凡的2020年中,繼續發光發熱,好好修行,共渡難關。
僧徹法師說
Q:《維摩經》中提到:「從癡有愛,則我病生」,貪、嗔、癡三毒導致世間各種痛苦,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A: 其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對身邊的人、物件、事情升起情執。因緣法中曾對破解情執給出了方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舉例來說,你看見一位法師在敲木魚,在敲木魚的這段時間內,他就是專注而集中精神地負責把工作完成好。當中的定力和專注力很重要。當一個人的精神集中,那麼他就會如理地去對待生活及情感上的問題。情感問題也不單指男女之情,也可以是面對一件心愛的物品破損時的反應,如何能做到中道和正見。當你有正見時,就會如理地去對待。
再比如在穿衣這件事上,回看老一輩人,他們對衣服的講究,體現在是什麼年齡就要穿符合該年紀的衣服,不會為了追趕潮流而出格。然而時間來到當下,我們不難在街上看到衣着與年齡不符的裝扮,有時甚至會讓人感到奇怪或不適。回到家庭中,情況可能會變成年輕的子女希望雙親貼近潮流,要求父母穿得時尚,否則就不開心,甚至拒絕與父母外出。其實,這就是一種情執的表現。喜好是一種情執,我喜好一個人,就希望對方漂亮,嫌棄對方不好看,這就是一種執着。怎麼去解決呢?就是如法、如理。
又比如,你要怎樣在起床到睡覺的這段時間裏,用作息去規範自己的貪、嗔、癡?起床的時候貪睡,這是一種貪。接下去你會變得愚癡,因為明明已經遲到,可你卻仍舊選擇貪睡。結果你真的遲到了,你摸着自己那很快的心跳,覺得不舒服,這時你的健康便受到影響。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一整年,心臟和身體也許就會出現不少問題,甚至心理上也不再健康。所以最後會發現,原來有規律的生活,也是佛法。所以若能如理地去活好每一天,就能夠克服貪、嗔、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