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灣的禪修

Janet Lau

第五波肺炎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因兒子的幼稚園同學確診,我們一家需要被送到竹篙灣接受隔離十四天。

在此之前,與丈夫因為某些核心價值問題各持己見,還未達到共識,就收到入營的通知。上天的安排真的很玄妙,就在這個時期,將我們三人共聚一室。因兒子只有三歲,需要很多的陪伴,所以入營之前,已經估計沒有私人空間,加上還未解決的分歧,不知道在隔離期間會擦出什麼火花,唯有提醒自己,多回到呼吸與身體感受,將一切看成為修煉。

入營頭兩天,與丈夫的分歧,因為營內狹窄的空間顯得極為顯著,空氣中充斥着互相不滿的氣氛!

雖然頭腦知道大家都有着各自的苦衷,可是當自己的無奈、委屈一湧而上時,真的很難替對方着想。平時情緒來襲,會找個私人空間,去行禪、坐禪,或者去接觸大自然,讓自己平復過來。在竹篙灣裏,私人空間卻變成一個奢侈品。當埋怨、委屈充滿了整個內在空間時,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打開窗戶,獨自看着外面冷冷凊清的樓房,不斷陪伴着自己的憤怒,並與它一同呼吸。那一刻,我很能感受到情緒與外在條件的相即。

觀察到當雙方意見不合時,大家都會忍氣吞聲,默默的承受着,但似乎這個做法有着很大的代價,就是把我們拉得越來越遠。同時,在營內更讓我們看到互相的分歧,只會為所有人帶來傷害與痛苦。

雖然頭腦知道,可是腦海裏只有埋怨的話語,我根本還未準備好做善巧的溝通。

唯有每天於洗澡時(唯一的獨處時間),好好回到呼吸,觀察內在複雜的感受。我問:「憤怒、委屈,我在這裏陪你。辛苦了!請問你有什麼需要?」每一個呼吸,幫助我去感受委屈在身體的地方,不嘗試找答案,只是不斷的陪着這些感受。慢慢有個感覺,是委屈需要我為它發聲。我答應了,只是還沒有頭緒,不知道如何善巧的表達。

很有趣的是,當委屈被關顧後,內心就平靜下來,同時方法亦顯現出來了:先放下討回公道的心態,再從雙方利益出發。

我知道大家需要說出情緒背後真正的需要。譬如在照顧小孩以及與小孩定界線時,我需要丈夫的支持與配合。

於第三天晚飯時,雖然大家還有着不滿,我告訴丈夫自己的委屈,並邀請他也表達自己的委屈與需要,同時嘗試找到共識。當大家將自己的委屈一一道出時,內在的平安就回來了。

雖然這次對談並不算是心平氣和,但透過有覺知的溝通,雙方並沒有被情緒帶走。當自己準備好做改變,一切比想像中容易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