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段日子,油麻地開了一間素食茶樓,素點心味道不錯,而且營業時間較早,可以「飲早茶」,地方也算大,勉強可以擺十席八席素宴……不幸的是這麼好的素食茶樓只「捱」了一年左右便關門了——又少了一間可以吃「素點心」之好地方。
點心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源於唐代,最早的記載出自《唐書》:「唐鄭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謂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推斷就是正餐之間的小食,清代顧張思的《土風錄》卷六〈點心〉解釋:「小食曰點心,見吳曾《漫錄》。」 早上起床胃口未開,喝杯茶吃少許點心或一碗粥,比吃大份的Full Breakfast更合養生之道。
此外,點心又名「茶食」,據《土風錄》:「乾點心曰茶食」,後來發展成佐茶的糕點餅點,日本的「和果子」便源於此。廣東人保留了很多唐宋時代的習俗,飲早茶吃點心是古風——「鹹點」源自「小食」,「甜點」源自「茶食」。(其實北方人也會稱「吃早飯」為「吃早點」,亦保留了「吃點心」之古意,只是沒廣東人飲茶那麼講究。)
早上起來的老人家和朋友家人一盅兩件,閒話家常,保持社交生活,對健康很有幫助。但可惜的是,素點心(除了甜點茶食外),在一般的酒樓很難找到,導致素食者和家人去飲茶,就只能吃甜包甜糕齋腸或灼菜。
一般中式素食也有「素點心」,但多數是冷的,放在玻璃點心櫃供外賣用,堂吃的比較少(坐在店內的客人較想吃熱炒)。什麼人會外賣這些冷的素點心?多數是素食者求一個方便的午餐吧,也不計較味道,拿回公司用微波爐翻熱,或索性冷的也照吃下肚……冷的素餃素蘿蔔糕還可以,腐皮卷春卷便會一咬一口油;更糟糕的是那些素包,皮又乾又硬,老人家如果不翻蒸很難咬得動。吃這些,還不如吃某連鎖集團的素飽,至少是熱的。
其實現在兩三百元已經可以買一個電蒸箱,可把素包弄熱再出售,但不多見,是怕麻煩還是怕水氣就不得而知了……只想說:冷了的澱粉質會變成「抗性澱粉」,很難消化,對消化力弱的老人家很不好。多年前曾在尖沙咀吃過一間名店的外賣素包,熱熱的從蒸籠裏拿出來,味道好得不得了,心也給暖起來——這才是「點心」真正意義——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