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囤積 不如編織

尹寶燕

2020年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活在疫情之下,受到不同的影響,「執嘢」的工作亦不例外。由於我們長期接觸回收的舊衣,向來都會透過定期換物活動和換物網站與眾分享,但這一年的活動接二連三地取消,除了透過網站輸出舊衣外,不得不把焦點放在Dead Stock Project升級再造計劃,發掘更多方法消化無處可去的舊衣。

這計劃旨在宣揚手工技藝,教授大眾以自己一雙手為舊衣改頭換面。我們曾與幾位本地手作人合辦工作坊,把牛仔褲織成拖鞋、棉T裇編成macrame掛織或鉤織成不同物品。但在肺炎疫情下,工作坊無法舉行,似乎最有「閉門造車」效率的方法,就是梭織。

聽似是傳統手藝技術,但梭織至今依然圍繞着現代人的生活。從枱布到梳化套,從衣服到床單,很多都是梭織藝品,只是我們習慣了以機器取代雙手,未必感受得到梭織的溫度,但它可算是以最簡單原理、人人都能夠做到的升級再造方法。

最近接觸到英國紡織藝術家Maria Sigma的作品,她在最近出版的新書《Weaving: The Art of Sustainable Textile Creation》裏解釋了其零廢創作哲學:「我們必須克服一個假象,我們並非活在資源無限的世界。」她提到紡織業對環境帶來的污染和損害:速食時間製造的浪費、紡織過程污染水源和土地等。這促使她重拾人類文明幾百年來的惜物智慧,在四四方方的梭織框內,實踐重用和再造的理念。除了減廢外,她相信人手梭織在數碼和即棄品泛濫的時代,讓人們放下對物質的盲目渴求、學會珍惜物品,而且以不用能源、沒有污染的方式,織出自己需要的物品。

無論是外國抑或本地手工藝店,都可以買到梭織框。只要用非常簡單的原理,就可以把舊床單、舊衣、剩餘的毛冷、舊毛衣、繩和絲帶等材料,織成餐墊、地毯等不同家居紡織品。「利用廢物製成新物品,是一門古老的技藝,只是因為工業化、全球化,進行大量生產廉價和品質欠佳的產品而被遺忘了。」

要是大家留在家的日子多了,或在新年前有「staycation」,不妨留在家中瀏覽網上教學或書籍,學習把舊衣剪成布條,織出自己需要的物品。本地亦有手作工作室舉辦工作坊,例如Breakthrough Art Studio和Reborn Story等,有興趣的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