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修行」的煩惱

505
慈山寺佛法心靈輔導中心

輔導室內坐着二十四歲的汪敏,剛坐下,她已很直接地說:「我想退休!」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嚷着要退休,作為輔導員的我不禁思考,自己是否有退休的需要?我向阿敏了解多一點她的看法。阿敏說,自大學畢業至今,她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長時間加班,年假不多的她,甚至要請假來接受輔導。她說:自從工作之後,生活時間緊張了很多,大部分時間也奉獻給工作,卻沒有留給自己和自己的信仰。

對,作為一個年輕的佛教徒,她與一般青年人最大的分別,是她沒有計劃建立自己的事業、儲錢「上車」。自小她已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於修行之中,以免再受生死流轉之苦。說來奇怪,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生於信奉道教的家庭中,竟然讓她對佛教感到熱熾,自高中開始,她已經是不同道場的常客,甚至以道場為家,大大小小的法會她也去過,亦曾經在公開試後留在家中一年,自言每天除了洗澡吃飯,其餘時間也一心不亂地念佛號和念經,感覺輕安自在。同時,她亦很擔心現世和過去世的父母受苦,亦發心茹素,在法會為父母和過去生遇過的人捐款,為他們做功德。阿敏告訴我說,因為人生無常,不知過去自己做過多少不好的事,因此自己在懂事之後,決定努力修行和回向祝福,並為父母念經。

除了念經之外,阿敏還發了一個很大的願望,就是要「出家」當全職修行人,她的行為,不只未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諒解,父母更鼓勵她盡快拍拖,過回一點「正常人」的生活。對輔導員而言,阿敏的行為並不奇怪,對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參與不同團體的宗教活動和儀式,每天在家練習,甚至把薪金用作捐款之用,有何奇怪?亦讓我不禁反思,在其他宗教合理的事,放在佛教反而會招來迷信的評價,父母對子女「出家」,亦有很大的反應,我想一切可能是她父母對佛教未有充足的了解所致。

雖然她被父母禁止「出家」,但在家修行的路,對阿敏來說也不容易。她說:每當生活或工作出現煩惱的時候,就會逕自念起《地藏經》和《心經》,她深信透過念經,就可以有更好、更順境的生活,因為她深信,生活所有不如意的事,都是過去自己所作,或對別人傷害而帶來的結果。為了消除這些不好的影響力和障礙,她每晚會為自己勤加念經。但她問我:「輔導員,為什麼我會越念越煩惱呢?」我問,她何時會念經呢?她說:「生病時、煩惱時、工作不順時、塞車時、憤怒時、與家人爭持不下時,我也會去念經。」我問,那除了念經,她還會做什麼嗎?她說沒有,因為她相信佛陀和菩薩會為她處理一切,她也曾因為鄰居的狗在大叫、希望買到演唱會門票而念佛號和經文。我笑說:「你也有很多苦要菩薩幫助你呢!」她說,最近不行了,可能因為負面的力量太大,在念經的時候不只心煩意亂、頭痛無比,念完之後,事件也沒有好轉。

念經雖然可以是一個平息煩惱的方法,但我卻不建議阿敏事事只透過念經,而忽略了日常生活需要做和處理的事。念經固然可以得到平靜和菩薩的祝福,但人際關係、工作問題也需要她自己着手處理。近日,她更為了解自己的過去,她透過《地藏經》希望一睹玄機。眼見阿敏離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越來越遠,我借機問她何謂「四聖諦」。作為資深佛教徒,她當然知道,那是佛陀所教平息煩惱和痛苦的方法,分別是:意識自己正在痛苦之中,了解痛苦的原因,並尋找方法離開痛苦的處境。在處理痛苦的過程中,反而增加煩惱和痛苦,我懷疑她可能未有對準問題的核心。

以她在工作上的人際關係問題而言,表面看來是與上司或同事之間的相處或溝通出現問題,讓她面對八苦中「怨憎會」的痛苦,但痛苦的背後,可能來自她對人的傲慢心,她也強調自己自視過高、不把上司放在眼內,從她自己描述的行為而言,她又豈能不會出現工作上的人事問題呢?本來,單靠專心念經,讓心靈平靜,她應該可以有更多機會看到問題的實相,但因為她把問題視為過去行為所帶來的阻礙和負面力量(業障),卻沒有對正問題的核心,就是阿敏自己的心。若在念經的過程中,阿敏參不透「諸法無常」,世間萬事萬物互為依存和影響的道理,繼續在工作中我行我素,不願放下身口意的執着,不斷念經也未必可以直接處理到問題的核心,讓問題繼續出現。

我簡單借用五蘊讓阿敏了解自己的身心互動和運作,明白自己的理解如何影響自己對煩惱的處理及回應,引導她針對問題,自己的心理活動和反應,處理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的煩惱,再配合念經平靜身心、沉澱智慧,並把修行的好處回向身邊的父母、同事和朋友。

有一天,阿敏突然告訴我,自己「修行」多年,一直在意圖改變外在的環境,或將所有問題的因素歸咎過去,卻從未有弄清楚,修正是修正自己當下的心,修正自己的行為、說話和思維。我對阿敏說,在家修行的環境,可能比出家面對更多的誘惑、責任和挑戰,既要面對工作、時間分配和身心的疲憊,不見得比退休或全職修行容易,其實說到底,不同環境修行,也有不同的利與弊。聽畢之後,阿敏點頭微笑,專心回家修行去了。

 

輔導員如是觀

在輔導的過程中,遇過不少年輕人自小飽讀經書,把不同的經、咒念得琅琅上口,但可能未有得到正見或老師的引導,只能背到經上的文字,卻不理解經文的真正意義。

以阿敏為例,她說自己每晚至少念誦《心經》三遍,《大悲咒》一遍,但自己「修行」多年,卻把修行的對象放在外面,認為要為自己的父母、同事或未認識佛法的人多做好事,她的出發點是好,但更重要的是,修行是在修攝自己的心,學習對治問題和煩惱的根源,對治出於自己的貪欲、憤恨和對世間事物互為影響的緣起法則未有掌握,只以念經把煩惱壓下,自然會越「修」越煩。對治煩惱,從不是用方法把問題壓下,而是參考四聖諦,從知苦到離苦,才可以真正離開煩惱和困擾。畢竟真正的念經,不只在口念,在心念,看到「唸經」與「念經」的分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