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慈法師的墨迹

家宙

405

顯慈老法師德相

顯慈法師矢願不作住持,亦不登壇傳戒,專修禪法,致力弘經。自1932年起經常往本地及國內精舍道場陞座演揚佛法。為便信眾吸收理解,因而撰作禪偈。1950年將歷年禪偈結集出版,名為《偈語略記》,內容除了協助信徒登入禪學堂奧,亦反映在當時弘法的歷史資料。

須知道四、五十年代,社會尚待復原,加上內戰氣氛,人心惶惶,本港佛寺嚴重缺乏資源,要舉辦佛事並非易事。顯慈法師慈悲為懷,以艱苦環境,信徒更需佛法的支持,所以不計辛勞,只要信眾邀請講經,均來者不拒。而《偈語略記》就紀錄了法師在港講經的日程。證明了顯慈法師是當時少數固定弘經的大德。

1935年,法師來港定居屯門青山荷石軒,因此在青山一帶留下多首偈語,其中有:

「宴處青山荷石軒,晨昏無事且安禪,閒來步出松蔭外,不見青山只見天。」

該偈寫於1942年,時值香港淪陷,佛教活動大多停頓,法師在精舍禪思有感而作。法師在此住了14年,到1949年將精舍轉售,將所得房金用於佛書出版,另於黃大仙購置單位自居,題為「荷石小隱」。而原日之荷石軒,推斷可能是現今的圓明寺。

1946年春,顯慈法師在青山長明精舍宣講《阿彌陀經》。會後,旁邊的安養精舍請求題偈留念。精舍位於屯門青山半山,約建於二十年代。當時,許多佛教大德,如慈航法師、慈舟大師來港等均曾駐足弘法,亦是區內著名道場。顯慈法師特意撰道:

安心心無住,養性性融通,

佛陀何者是,堂外一枝松。

翌年夏天,法師因為刊印佛書事情,須親赴上海。風聞所及,信眾意為法師遠行有年,青山的長明精舍及佛緣精舍紛紛請求題偈,於是以嵌字方式題偈云:

長坐但拘身,明心號菩提,

精誠多念佛,舍宅有光輝。

另一首則題:

佛法無邊廣,緣會乃興昌,

精修應何處,舍內即道場。

長明精舍與安養精舍背景相同,但較少公開活動。至於佛緣精舍則位於青山村腳,由心光法師創建於1937年,近年精舍則另有發展。

以上三首禪偈,因屬精舍留念,所以書有紙本,業已是顯慈法師的遺墨,彌足珍貴。至於茲選錄幾首與讀者分享,他日參訪該等道場,當可細心留意該等墨寶是否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