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高僧肉身像

家宙

武俠小說橋段中,那些少林寺高僧常練得「金剛不壞之身」,得此修為可刀槍不入;而佛家當中亦確有「金剛不壞」一詞,但並非指武功了得,可使肉體刀槍不入。「金剛」一語乃謂「極其堅固」,也有最上、最勝的意思。既然金剛是極堅固,故亦有不能摧滅破壞的寓意。此語最初是讚歎佛身如金剛之堅固不壞,這佛身當指佛所證悟的涅槃境界是最殊勝、最清淨、最究竟,在證得此境界後,亦不會退轉和壞滅。而廣泛來說,亦可解作佛弟子的修為境界已得到神通,使肉身能永不壞滅。過去,亦曾有高僧在圓寂後,肉身並無腐化,弟子們為了保存和方便供養,通常會為肉身鋪金。在國內較為著名的有:廣東韶關南華寺的六祖慧能大師真身像,和安徽九華山百歲宮的無瑕比丘真身。而偏於濱海的香港,亦供奉了兩尊高僧真身像,且不約而同均「駐錫」於沙田排頭村。

道榮園位排頭坑村深處,據說是沙田區第一間佛教道場,原為紀念廣東籍的道榮禪師,1926年遷到現址。道榮禪師,生於前清道光年間,自幼聰敏,博覽群書,至咸豐年間,有感世事多變,家國內憂外患,生命無常,遂至羅浮山寶積寺出家,修習禪法。因禪師精進修行,長期「不食人間煙火,後更滴水不沾」。至六十歲那年,向弟子開示:「吾三日即將入滅,滅後不可入土,此身留後世見証。」三日後,禪師圓寂,是時「彩華四射,滿室芬芳,數日不散」,鄉民目睹如此異象,爭相膜拜,並就地建寺,又為禪師法體鋪金。事件傳誦遠近,有土豪欲搶奪真身以敲詐信眾,寺院住持聞修法師(禪師在俗時的兒子)得師父夢中指示,以木雕像換回真身像,並按指示逃往香港,先在九龍寨城外購置石屋,草創道榮園,又於中環士丹頓街十四號設延祥分院。1918年,得禪師「指示」遷到沙田排頭坑紫霞園結廬,後再上遷現址。聞修法師在荒山野嶺,開山劈石,刈草伐樹,建立道場,並得鄉紳護持,時來聽經禮拜,始有今天之道榮園。

道榮園乃禪宗一派,虛雲老和尚曾六次來港弘法,因景仰道榮禪師之名,兩度親臨拜訪,並下榻園中。至上世紀三十年代,道榮禪師之弟子奉修尼和松修尼,亦在該園後不遠處,創建道合園,同歸道榮園管理。

道榮園面積尚屬寬廣,園內有一棟樓高三層之建築物,設有大雄寶殿、觀音殿等,側殿內堂內供奉道榮禪師之鋪金真身像,供信徒瞻禮,而前來禮佛者亦有人在。

518

道榮禪師金身

 

同在沙田排頭村,又有萬佛寺供奉另一尊高僧肉身像。

該處原屬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老闆簡玉階之私人別墅,名「晦思園」,後來轉贈予月溪法師,作清修處所。經法師刻苦經營,開山闢石,陸續興建大殿、觀音殿、彌陀殿、準提殿、韋駄殿等,其中在主殿供奉一萬三千尊佛像,故有萬佛寺之稱。而殿外亦塑造了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和十八羅漢聖像,每個佛像皆有十數尺高,甚為雄偉。加上寺側還供奉了道教神祇的玉皇殿和騎着赤兔馬的聖帝像,故每逢假日便吸引不少信眾和遊客到來禮佛。另外,寺中還築有九層佛塔一座,由於塔身高聳,在沙田各處均可目睹,故成為沙田區之重要標誌,因此曾兩度被匯豐銀行選作港幣一百元鈔票之背景圖案。

考月溪法師生於光緒五年(1879),俗姓吳,昆明人士,家景富裕,自幼學習儒家經典,因偶讀《蘭亭集序》:「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一句,慨然有悟,轉而探求宗教之學。十九歲在上海震旦大學畢業後,即決志出家,法號心圓,字月溪,並發廣大願,精進修行,隨緣度眾。須知道在十九世紀末能就讀大學殊非易事,自必是文化分子,是以法師所到之處,廣為善信仰慕。1933年法師遊化香港,曾駐錫西林寺,至1945年,獲簡玉階居士轉贈產業,乃獨力將私人別墅闢為作弘法道場,經七年時間,始得落成。

法師在港停居二十年,因德學兼備,人所欽仰,法緣極盛。1965年初,法師應邀到灣仔講經,期間感到不適,弟子即送赴養和醫院診治,延至晚上圓寂,臨終囑咐「胞姪及左右弟子眾,其法體封龕入土,八個月內便可將肉身請出,加漆鋪金,供奉寺內」。同年底,弟子依命撥土起龕,見法師遺體「五官俱全、鬚髮仍留,整體無缺,呈黃金色,燦然可觀,其生平苦行修持,戒律精嚴於此可見」遂將肉身鋪金並安奉寺中萬佛殿內,供信眾瞻禮。由於此事奇異,中外報章爭相傳載,信眾聞風景仰,前來膜拜者,絡繹不絕。

520

月溪法師金身

 

除了道榮禪師及月溪法師外,亦有慈航法師及清嚴法師曾在香港駐足,輾轉到台灣定居,往生後法體不壞而成為當地的兩尊真身。

慈航法師(1893-1954年)是太虛大師弟子,追隨恩師到東亞弘法,貢獻甚偉。1933年大嶼山竹林禪院欲請法師來港主持佛學院,最終只於1935年短暫留港弘法。1948年帶着學僧們到台灣,艱苦弘法,積勞成疾,因中風症示寂。遺體採坐缸封存,起缸得不壞之身,成為台灣島內首尊肉身菩薩,享譽極隆。今安奉於台北汐止市慈航紀念堂。

至於清嚴法師(1924-1970年),因生活低調,是以知者不多。法師本是湖北人,因家人迷信預言,九歲被送入寺院,三年後出家,法號果華,字清嚴。圓戒後正值內戰,輾轉逃到廣州,1949年來到香港荃灣東普陀寺,再轉入附近的棲霞別墅,得以親近明常法師。因明常長老是南京棲霞古寺退居方丈,與黨國官紳多有往來,得此幫助而移居台灣。1954年,法師到台北十普寺掛單,往後數年遊走數處,曾草創永明寺、長壽放生會,最後到台北碧潭定居,選擇一幢民房作清修之地,名海藏寺。

清嚴法師整個人生都處於艱苦時代,是以生活清簡,食不飽、穿不暖,每天專修念佛,僅休息五小時,影響了健康。1970年3月25日早課時,法師突然倒地圓寂,年僅四十七歲。遺命仿傚慈航法師入缸處理。六年後開封,見遺體完好不壞,獲報章廣泛報道,吸引十萬信徒瞻禮。

其後,法體鋪金並送回海藏寺供奉,請得明常法師撰寫對聯云:「清淨無染乃稱上士;嚴持毘尼是名完人。」另註有文字:「清嚴法師生前在香港棲霞佛學院讀書時,本人任該院院長,乃撰斯聯而贈與之。不圖於今逝世六年後竟成金剛不壞之身,留為千萬人景仰,豈偶然哉!」該聯至今仍懸於海藏寺殿內,旁邊設有專櫃展示法師生前衣履遺物,供人瞻仰。

521

清嚴法師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