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鐘 珍惜此時此刻

582
范夏娃
可人,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特此鳴謝。 特別嗚謝場地提供:Finest Design Nest

在生命踏入五十歲之際,
馬德鐘與太太前往西藏,開啟了一次朝聖之旅。
當他腳踏巍峨高山,
被環抱在無盡寬廣的天地之間,
心,忽然一下子打開了。

 

採訪當日,是我第二次見到馬德鐘。

第一次是在今年五月,他在太太張筱蘭的《健康長壽:香港實證研究》新書發布會上熱情招呼各方,一身淺色西裝很是搶眼。鏡頭前,他侃侃而談吃素心得,給人感覺爽朗且健談。再見即是專訪,聚光燈外的馬德鐘有些慢熱,沉默時有凝結現場的強大氣場,可當熟悉後,卻又會流露出俏皮一面,沒什麼架子,也充分感受得到他的誠意。

582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過的《衝上雲霄》

對於香港觀眾來說,馬德鐘可謂是熒幕裏的「老熟人」了。從《創世紀》裏的敗家子葉榮晉、《衝上雲霄》裏英俊的機師Vincent,到《跳躍生命線》裏熱血的麥在田,再到熱播劇《我家無難事》中自戀的郭得勤……多年來,他的演藝面孔繁多,演技精湛,且向來頗有觀眾緣。

演過這麼多角色,究竟馬神(馬德鐘之別名)心裏最難忘的是哪一個?馬德鐘陷入短暫回想說:「其實每一個都難忘,很難去比較。但要說特別的,《衝上雲霄》裏的Vincent確實讓我記憶猶新。」

拍這部戲時,馬德鐘三十二歲,雖然入行已有七年,卻一直不慍不火。電視劇播出後,他憑藉Vincent一角斬獲高人氣,更在當年獲TVB提名「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旁觀者如我們,都認為他的星途定是從此一帆風順。誰知他聽罷,立馬擺手否認,隨即道出鮮為人知的辛酸往事。

「拍完《衝上雲霄》後一次劇組聚餐,我們幾個主演被同事叫請吃飯,每人要夾三千多元,差不多是我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我只能苦笑付錢,心裏卻想着,接下來的幾個禮拜,該如何生活?」他笑着說。

眼前這位大明星,其實出道後也捱過不少苦日子。他不諱言:「很多人以為我打開了知名度後,名和利來得很快。其實有人認識你,不代表賺到

錢。我是窮了很長一段時間,生活上才算有所改善。有好幾年我都要借錢交租,一邊演戲,一邊去家俬鋪搬貨、跟車,每日賺二、三百元幫補生活,即使後來做了男一,也只是有名無實,收入微薄。」

 

萬法唯心造 心態決定命運

從小在葵涌石蔭邨長大的馬德鐘,是家中六子裏最小的孩子。父母都是基層藍領,勤勞踏實,哪怕經濟條件不寬裕,仍盡力給孩子們最好的。少年時期的馬德鐘很頑皮,最喜歡和左鄰右舍的孩子們「通街跑」。他不喜歡讀書,父母竟也沒逼他拿高分,對於他用左手寫字的習慣,亦沒有強行矯正,這在那個年代實屬不易。

從警校畢業後,馬德鐘考入皇家G4特警,負責保護訪港政要、國家元首及高級官員,也因此練就了他一身幹練氣質。後來他成為兼職模特兒,有次被星探發掘,便決定轉行當演員。「得知我想轉行後,爸媽也沒有反對,照樣是由我去。其實當時演員的人工要比做特警低很多,但他們告訴我,這是你的人生,你自己去做選擇。」馬德鐘說。他很感恩父母一直以來給予的信任與教導。

入行至今二十八年,他坦言演藝圈這條路絕不易走,長期處於低潮狀態更是家常便飯。「演員其實是挺被動的工作,每次接角色就好像抽獎一樣。偶爾機會來了,給你嘗到一點甜頭,接着又進入漫長的等待,反反覆覆。你需要很努力去積累經驗,磨鍊演技,同時也很靠運氣。」

「有時你覺得自己已經穩穩抓住機會,結果最後卻失之交臂。我們每天都在經歷這些感覺,說實話,會感到很洩氣、很沮喪。所以要修的就是心態。如何給自己打氣,如何堅持信念去繼續這條路,能走多遠和多寬,都是心態決定。」馬德鐘說。

哪怕如今已成為一線演員,「無常」仍不時在工作中發生。幾年前,他接到電影拍攝的邀請,順利開機兩天後,卻突然被通知:「你已經被換掉了。」當下內心五味雜陳。「那一刻確實很難接受,生氣、失望、憤怒……所有負面情緒都來了。但經歷得多了,你便慢慢懂得,凡事不必那麼執着。也許這次不是由你來演,是上天另有安排呢?有些事現在回望,原來上一次的『不行』,是為了給下一次的『可以』做更好的準備,也不失為好事呀。」說罷,馬德鐘展露出舒心笑容。如今的他,已十分懂得調節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萬法唯心造,好與壞,悲與喜,不外乎一念之間。

 

百種人生 教我學會放下

平時做訪問,總是不難聽到受訪者分享他們人生低谷的各種挫折。而在馬德鐘這裏,卻鮮少聽他提起。追問下,原來不是他不願意談,而是隨着年紀的增長,許多小跌小撞,小恩小怨早已看淡不少。「不開心的事經歷過很多很多,但我早已放下了,不會再分出精力去記住。人生是很短暫的,低潮會過去,風光的日子也會過去,我們應該好好活在當下,而不是焦慮地瞻前顧後。」他認真地說。

而同樣需要放下的,還有來自不同角色的人生故事。想要把一個角色演得真實動人,演員除了需要熟讀劇本、勤背台詞,還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揣摩角色,代入角色,甚至把自己活成角色。每次長達數月甚至一年的拍攝期,對演員的身體和情緒都是不小的挑戰。

「在戲劇的世界裏,我們用六根〔註一〕來演戲,不停地經歷千百種人生,就像不停地投胎一樣,體驗一次次的輪迴。」馬德鐘有感而發。「不少演員曾因為走不出角色而產生情緒問題,甚至患上抑鬱症。所以每次殺青後,我會馬上強迫自己從角色中抽離。情緒是煩惱的來源,只要放下煩惱,便是為自己創造幸福。」簡單的一句話語,當中卻充滿禪機與智慧。

註一:眼、耳、鼻、舌、身、意


停一停,用心呼吸

回想初初入行時,馬德鐘在圈內的口碑並不好,大家都覺得他難以接近,有些傲慢。他坦言當時不懂得與人交往,多年來的警隊訓練,更讓他很懂得保護自己,也很注意與人保持距離,隨時準備應對危機。

「以前我總是覺得,有事情發生了,一定是別人的原因,自己一定是對的。如今則常常反省自己,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特別是四十歲後,人生的經歷不斷疊加,你對事情、對關係、對人生的看法都不同了。五十歲後,當生活中發生了矛盾、衝突,你會馬上反思,其實是不是自己的問題?人緣、工作上出現問題後,也會停一停,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表達得不好呢?當你有了覺醒,行動自然會朝着正面的方向去,命運也隨之改變。」


在西藏 感受靈性的呼喚

都說「被問年齡」這件事,幾乎是所有明星的罩門,然而今年五十三歲的馬神,對此卻並不抗拒。時間回到2018年,當時他正式踏入五十歲,沒

有想像中的排斥或不情願,反而相當佩服古人對每個人生階段的總結,因為真的有了「知天命」的感悟。

「不知為何,那陣子突然很想去西藏走走,於是就和太太兩個人去朝聖。」馬德鐘說。三周的時間裏,兩人在西藏體驗當地的風土民情,參訪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寺廟,上雪山,遊湖泊,這不僅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場心靈洗滌。「每當你看見眼前無比壯闊的景色,你的心便會感到無比平靜,豁然開朗。藏區的一景一物都讓你感受到人類的渺小、人類的脆弱。當你距離天空那樣近,感受到天地如此寬闊,很多心事就變得無所謂了,不計較了,完全放開了自己。」

在那之後,他們又前往柬埔寨暹粒,細味吳哥窟等佛教遺跡的曼妙藝術,全身心沉浸在那份平靜與莊嚴之中。「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執着的東西,事業、金錢、遭遇、攀比等等都圍繞着我們,作繭自縛。這些東西看似很難拋開,但其實一切只是虛幻。大自然的法則就是一種很好的助力,去提醒自己適時放下。」

而這趟朝聖之旅,也讓他開始對佛教產生濃厚興趣,不僅晚上會互相誦讀南懷瑾的儒道釋系列叢書內容給對方聽,也特別喜歡讀《金剛經》,一點一點學習,對照自省。「很多時候,真正的自我會被情緒遮蓋,讓我們看不清自己。佛法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幫助我們明心見性。」也許是冥冥中的緣分,在2017年拍攝《跳躍生命線》時,他意外碰到加措上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本書,看完讓他更明白一切來之不易。

「其實沒有東西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包括身體、財富、名利、事業,這輩子只是暫時借用。所以你怎麼在有限的時間裏,把這些物資打理得好一些,讓它們的潛質發揮得更好,就是一種智慧。學習佛法,讓我每天都心懷感恩地去度過,並由衷地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馬德鐘如是說。

 

獲獎時刻 突遇母親離世

回港後不久,他便在那一年的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上,憑藉《跳躍生命線》成功捧到視帝寶座。這也是他被提名十六次後,終於打破宿命,實至名歸。苦盡甘來的一刻,會否在心底抱怨這獎項來得太遲?馬神聽罷笑着說:「其實真的沒想過會得獎,現在也不會去想。能接到喜愛的角色,與劇組相處融洽,自己又滿意自己的表現,已經非常感恩。至於收視率高不高,觀眾喜不喜歡,全都不是你能夠控制的。把自己能把握的部分做好,就是最大的滿足了。」

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肯定,最希望分享喜悅的人,當然是八十多歲的母親。對於他得獎,母親更是比誰都要開心,一家人更熱烈地計劃着如何慶祝。誰料短短一個月後,母親突感不適被緊急送院,住院幾日後便撒手人寰,給了全家人一個沉痛的打擊。

「前一天媽媽還跟我講電話,開心地說約了朋友飲茶,結果第二天就入院了,是心臟一條主動脈撕裂。當時我在拍戲,趕往醫院陪了她兩晚通宵。第三天因為要開早班轉由哥哥接替,沒想到媽媽就走了。」馬德鐘的聲音裏,泛起淡淡的憂傷。

他憶起小時候住在公屋,條件不好,但母親仍給他兩個一元硬幣袋着,讓他買零食吃。懂事的馬德鐘捨不得花掉,而是將其藏在抽屜裏,至今仍保存着。母親對自己的疼愛,他一生銘記,而在告別一刻,他卻無法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心底深藏遺憾。「見到媽媽時,當然非常傷感。我貼在她耳邊說:『請放心,不需要再擔心任何事了。』」

母親走後第二天,他為了不耽誤劇組進度,趕回片場拍《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那天早上太太載我由醫院到片場,下車時我也不知自己袋着車匙,太太一開車,『嘟嘟嘟』響起,太太叫我回來,我是有點失魂。」他坦言。故作鎮定下如常地排戲、吃飯、拍攝,那晚回到家,臨睡前太太刻意留給他私人空間,一向硬淨的馬德鐘終於卸下心防,任由眼淚肆意流淌。

「2015年爸爸離開時雖然傷心,但你知道媽媽還在,家就還在。當媽媽走了,頓時心裏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彷彿家也消失了。以前逢年過節或周末時,最喜歡回媽媽家吃飯,可是以後再也沒機會了,就好像樹沒了根一樣,很失落。」他禁不住真情剖白。

在這漫漫人生路上,父母就像一堵隔在「孩子」與「死亡」之間的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2019年忙完了母親的白事,馬德鐘與太太參訪了西藏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更親眼目睹了一場天葬。看到數日前仍在嬉戲玩樂的曼妙倩影,轉眼間卻淪落為鷹鷲口中的美味住肴,這一切深深震撼了他們。原來世間萬物全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永恆不變的自體。走過了這場最痛的生離死別後,馬德鐘體悟了「人生無常」的真相,也更懂得好好地活在當下,珍惜身邊人。

582

馬德鐘與母親的飯聚舊照,如今他仍十分掛念母親,但坦言已放下悲傷。

582   582

(左)童年時的在驤與父親。對於兒子的成長,馬德鐘夫婦給予很大自由度,常常讚美鼓勵,培養兒子的慈悲心和同理心。

(右)現年二十三歲的馬在驤與爸爸在一起,常常父子檔一同出席活動,感情要好。

 

健康達人,從素食到護生

如今事業有成的馬神,將生活重心大部分放在家庭和健康上。他與太太張筱蘭是青梅竹馬,兩人十一歲就認識對方,如今結婚二十八年,一路互相扶持,互相愛護。太太是港大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專門做健康長壽及認知障礙家庭照顧方面的研究,並在四年前開始實行「整全植物飲食」〔註二〕。在太太影響下,馬德鐘三年前也變身素食者,成為養生達人。「我太太經常說,人如其食,你吃了什麼就會展示什麼。所以內在外在都要打理好,出來形象才會好。」

倘若不開工的日子,他會一周做六天運動,每次至少一小時。同時也非常注重護膚,每日早晚清潔完後,會認真地使用爽膚水和面霜,有時間也會去美容院做護理,非常自律。「身體每個部位都要好好保護,護膚是保護外表,茹素則是保護內臟器官、維持情緒穩定。」他頗有心得。

作為曾經的「超級食肉獸」,轉為素食者的過程會很痛苦嗎?馬德鐘笑着說:「我最初從不吃豬、牛、羊開始,之後嘗試不吃家禽類,最後是不吃海鮮,分階段來戒肉。食物上會吃多種水果、彩虹顏色的蔬菜、全穀物、堅果、豆類、粗糧、藜麥等,盡量少食白飯和白麵粉。汽水、酒類也不喝,換成熱花茶和自製果汁,會和太太輪流下廚。」現在他們全家和工人姐姐都進行「整全植物飲食」,身邊的家人朋友也慢慢受到影響。

582

馬神平日簡單的一餐,注重蔬果搭配,營養豐富。馬太也會在家自創「整全植物飲食」料理,豐富一家人的餐桌。

 

那麼,三年的「走肉生活」,覺得自己有何轉變?「未茹素時,約每兩個月就有扁桃腺發炎,皮膚常常癢、發紅、甩皮,但吃素後全都康復了。整個人不僅氣色好了,也沒那麼浮躁,內心滋長出更多慈悲心和憐憫心。以前經過豬肉檔和燒臘鋪,看到叉燒會覺得肚子餓。可現在經過時,只覺得叉燒和燒肉是屍體,而且為什麼還要把屍體切開?太殘忍了。」

訪問尾聲,馬神與我們分享一次親身經歷。「有次我到一家酒樓拍攝,門口的大魚缸裏有兩隻龍蝦。當我準備離開時,看見龍蝦的觸鬚不停擺動,當時內心感嘆,哇,牠們真是有性。誰知,那兩隻龍蝦竟轉過來看着我,那一刻真的嚇到,很想把牠們買走放生。」考慮再三,他害怕最終放生會變成放死,擔心龍蝦會因不適應附近海域環境而死亡,決定作罷。但從肉食者到素食者的截然轉變,已是護生的最好行動。

希望我們都可以緊跟馬神的腳步,開啟健康、積極、豐富的人生,活出屬於自己的風采!

註二:「整全植物飲食」(Whole Food Plant-based Diet),即是以整全食物(植物原來的狀態)為主,盡量避免精製及加工食物,例如漂白過的麵粉、白糖、添加油、雪藏食品等等。

582

年輕時的馬德鐘與太太張筱蘭,兩人是青梅竹馬,相識超過四十年,夫妻倆一同走過高山低谷,感恩對方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