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困擾一年多,尋常生活變了樣!」面對疫境的挑戰,無常已成習慣。在無常的變幻中,千人禪修舉辦的模式也改變了,由以往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千人聚在一起的大型禪修體驗,去年已改為網上進行。而今年主要模式仍是網上直播,但也容許少量贊助千禪的禪眾親身來到現場體驗禪修。
六月四至六日,在九龍灣大覺福行中心舉辦的三天千人禪修終於圓滿結束!每天下午有兩場由不同佛教團體的法師帶領,在大覺福行中心大殿中進行。由法師帶領,面對着佛、菩薩像作禪修,感覺特別殊勝,氣氛莊嚴。
我剛加入《溫暖人間》這大家庭,也是第一年參與千人禪修的籌備工作。對比幾年前的千人禪修,模式改變了,但初心不變,希望更多人認識禪修法門,利用禪修去增加我們的覺察力,從而更容易去面對疫境下各種轉變和挑戰,保持身心輕安自在!在籌備過程當中,大致順利,偶然遇上有需要協調的地方,例如禪眾人數、禪服式樣、防疫措施、義工安排、技術支援、台上設計、行禪路線、流程編排等,但因為大家都擁有着一個共同的理念,齊心上下,順利進行,圓滿完成。
各道場的風格不一,但都是希望用方便的手法去攝引大眾,多認識禪修和它的好處。集合不同佛教團體和法師,在不同角度和大眾分享禪法妙用。
身心平衡放鬆 提升覺察力
三天的千人禪修活動,每天開場後,常霖法師以二十五分鐘簡單講解禪修:修持最主要是「放鬆」和「平衡」,很多時我們道理是明白的,但能否做到,卻是另一回事。幾分鐘的短片,讓我們學習到坐禪時,怎樣放鬆自在。因為很多時自己肌肉繃緊了,也不易覺知!
寧可短 不可斷
禪修就如常霖法師所說:「寧可短,不可斷。」寧可短時間練習,可能每次坐禪十至十五分鐘,但堅持每天恆常練習。德噶香港禪修中心的雅諦喇嘛也提醒我們「短時間,多次數。」道理一樣,這樣對初學者來說較容易,因為長時間的集中和專注,對初學者來說也是困難。大約每天二十次覺知練習!每當內心走失走散了,再回來。時間雖短,但堅持恆常去做,慢慢就可做出成果。
用不同方法 增加我們的覺察力
這三天的千人禪修活動,法師們都介紹了很多不同的禪修方法來增加我們的覺察力。
德噶的雅諦喇嘛認為訓練覺知能力,初學者最重要的是放鬆面對事情,認識自己,找回迷失了的自己。在忙碌的生活當中,我們要學習運用打開五官,把所緣境放在呼吸上,注意我們的一呼一吸,開放覺知,每當我們聽到一聲磬,嘗試無分析、無批判地覺知當下所聽到的。
東蓮覺苑苑長僧徹大和尚,從善念、正念開始,增加我們的覺察力,在家庭、工作、社會中實踐善行、正行。正確的態度,規範調整我們的基礎行為,包括讀、觀、禮、稱、讚。讓我們體會一下,之後回到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多練習:「觀」短短的數分鐘,閉起眼睛,原地行香,每一下的提腿、放腿,身體中心左右轉移,做了一些伸展動作,專注身體每部分的移動。「稱」一心稱念釋迦牟尼佛,心慢慢也平靜安住下來,周圍的稱念聲音,非常攝心!「禮」禮拜佛、法、僧三寶,用耳朵觀賞磬聲。原地行香,伸展、行禪、聽磬聲,很有互動!我們要面對念頭,接納它,把念頭轉化成助緣!也是一種鍛鍊,專注力注意當下,自然念頭便消失了。
衍空法師教導我們怎樣念佛,念佛不只是念佛名號,他用芝士蛋糕作比喻,加上不同元素,自有不同感受。當想像蛋糕上士多啤梨的多汁好味,產生喜愛感覺,如看見蛋糕便聯想起吃下會讓我們變肥胖、不好看、嫁不出,自然不再想吃。所以念佛、菩薩名號時,也念佛相、事業。憶念觀世音菩薩的事業,祂的慈悲和智慧及功德內容,生起我們的信心和感動。保持感動心,穩定心。作意、觸、受、想、思,令所緣清晰其內容,所緣穩定和持續地呈現於我們心中,直至我們能完全投入。念誦偈頌,認識觀音。「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法師帶領下,聲聲的「南無觀世音菩薩」,想起偈頌的內容,便很有感覺。
香港梅村的法師在一首唱歌禪下,提及我們身體可以轉化為雲、花、泥土等等。當身體和意識合一和平靜時,無論在哪裏,哪裏就是我們的家。強烈的情緒,我們如何回到我們的家,如何修習不同方法?唱歌禪是其中一種禪修,讓我們平靜身體和意識。回到呼吸,覺察感受,對感受微笑,擁抱感受,尤其面對痛苦感受。面對困難,覺察、擁抱、對它微笑。回到當下,覺察奇蹟,「吸氣時,百花盛開;呼氣時,竹枝在搖曳」。淨土就在此時此刻。Here is the pure land。我覺醒地微笑,安住在當下此刻。
大覺福行中心傳燈法師曾為癌症病人做工作坊。這次因緣和合,她帶領我們坐禪、卧禪、行禪及慈悲禪。卧禪時,我們在地上鋪上毛巾,雙腳不要對着佛像,也不要對着別人的頭部,每人便可找個位置輕鬆躺下。
讓我們很放鬆地感受身體每一部分,作一body scan,增加對自己身體的覺知。放鬆讓我們容易覺知。像一湖水,平靜時才能自我觀照。行禪時,不論是快走還是慢行,把心專注當下每一步,心也慢慢沉澱下來。也要注意我們平日的飲食,盡量少飲酒,因飲酒減低我們的覺知。
要做回自己的主人
傳燈法師說:我們都是血肉之軀,都有可能遇上疾病困難,如我們能學習聆聽自己身體及情緒的聲音,也可聆聽別人的需要,每人都可做回自己的主人,不跟情緒走。憂、悲、苦、惱,也不掉失此修行方法。聆聽自己的身心小宇宙。先留意到自己,才能聆聽別人的感受和需要,才能感同身受,產生同理心。
秀峰禪院大觀禪師用水作比喻,水在不同處境,會出現不同名相,可以是雲霧、海水、水塘的水、湯藥等等,但它們的元素都是 H2O。用此來比喻心靈H2O,就是我們的本性,思考一下清明潔淨一物是什麼。意識清明,認識本心。疫情下,多了時間和家人在狹窄空間相處,磨擦多了。外在世界不確定,但自己做回自己主人,和自己重新連結,活出真正的觀自在。「歸零」── Don’t know mind,有煩惱時,像計數機一樣,reset / clear歸零。回去清明的心,無論稱讚,還是指責,我們呼吸歸零,清晰的,不知的心,不帶批判,幫忙我們沉澱消化。
人類和環境的連結
梅村法師們在一首唱歌禪《Breathing In, Breathing Out》揭開序幕,悠揚的歌曲打動人心。讓我們安住、覺知當下,歌詞中也提及人類和環境是一體的,相互影響,交織出一切苦與樂。當其他國家疫情嚴峻時,我們也不能獨善其身。「佛陀見於秋葉上,佛法就在浮雲上。」人和大自然也是融為一體的。
很認同傳燈法師所說:新冠病毒期間,也是給地球一個喘息空間,停止一切活動,其實也間接停止了一些破壞地球的行為。法師帶領我們修習慈悲觀,愛護一切生命遍十方,從愛自己開始,祝福自己平安快樂。伸延至周圍,聆聽世間音。
秀峰禪院帶領大家慢慢做身體伸展,配合呼吸,也介紹一個很有趣的ABCDE 禪修方法,A 是 attention / awareness 覺察當下;B是 breathing 專注呼吸;C是centre 中心;D 是 don’t make anything 不想太多,E是enjoy享受我們的自在放鬆,大觀禪師說:「最重要的是要享受自在、放鬆」,她帶領我們走進大自然,聆聽浪聲,鳥叫的聲音。「法界清淨,洗滌心靈」放鬆我們的每一個部分,配上大自然的聲音,和大自然重新連結。
三天禪修,讓我們學習身心平衡放鬆,從而提升覺察力。法師鼓勵我們「寧可短,不可斷。」修行便是堅持恆常練習。千禪活動中,感恩各佛教團體和法師們,用不同方法,例如坐禪、卧禪、行禪、動禪、慈悲禪、稱念佛菩薩、唱歌禪、身體伸展、原地行香、「歸零」── Don’t know mind 增加我們的覺察力。
對初學者來說,要連續坐上幾小時,真的是一個挑戰。但我看到很多現場禪眾,由進入會場一刻,他們都能安然自在地坐上幾小時,真佩服。每當坐久了,當中的一些動禪、行禪、伸展動作,卻來得及時,讓我們也鬆一鬆、動一動已感到麻痺的雙腿。
這幾天學習了禪修最重要的是放鬆面對事情,認識自己。從善念、正念開始,增加我們的覺察力,實踐善行,正確的態度,規範調整我們的基礎行為。我們要面對念頭,接納它,把念頭轉化成助緣。回到呼吸,覺察感受,擁抱感受。如我們能學習聆聽自己身體及情緒的聲音,也可聆聽別人的需要,每人都可做回自己的主人,和自己重新連結,活出真正的觀自在。除了聆聽自己身心需要,也要聆聽世間音。人類和環境是一體的,愛護一切生命遍十方,從愛自己開始,祝福自己平安快樂,和大自然重新連結。
三天千禪圓滿,多謝一直默默付出的一班義工,活動前的細心準備,活動時的貼心照顧,遇上網上直播的技術問題,他們都一一解決和改進,收到第一天的意見,第二天便有所改善,例如多些近鏡大頭、調高收音等等。千禪後的工作天回到公司,已收到一些來電說,這些禪修方法對她很有用,幫助她紓緩情緒,立刻捐款支持,鼓勵我們繼續舉辦,讓更多人認識禪修,從而受惠!
活動影片重溫
(一)6月4日(五)
• 善念.善行.善果 東蓮覺苑
• 找回迷失的自己 德噶香港禪修中心
(二)6月5日(六)
• 南無觀世音菩薩 覺醒心靈成長中心
• 走在淨土 香港梅村/亞洲應用佛學院
(三)6月6日(日)
• 人生觀自在 秀峰禪院
• 聆聽世間音 大覺福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