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精華內容

空華
圖︰可人 / 受訪者提供,特此鳴謝。

佛學班同學會

期盼薪火相傳

佛學班同學會與《溫暖人間》理念非常相近,同樣堅持以接引初機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為目標。該會的黃燕雯主席自退休以來,每天下午二時至晚上七時半,必在會址主持大小事務,星期六、日均沒休息,營營役役會務二十六年,黃主席二十多年如一日的盡責,今年她希望能主持最後一屆主席職務,寄望下屆能早日找到有緣人薪火相傳。

佛學班同學會對接班人有什麼要求?說來簡單,不過是要理念和目標一致,以接引初機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為宗旨,會址的活動以弘法為主,開設佛學班課程,不做收錢的佛事。

但黃主席說,開設接引初機的佛學班,其實非想像中容易。因為內容若不吸引,三堂之後人數便會自動消失。而不能進行收錢的佛事一樣不容易,主持的人如何維生?但沒辦法,這是佛學班同學會定下的規矩。黃主席說:「我們這裏有肯做事的義工;有莊嚴的會址,希望早日找到帶領大眾的接班人。」


早種佛緣 惟佛經難明

黃燕雯自幼受佛教徒母親薰陶,一起跟到佛堂拜佛禮僧,年紀稍長,卻發現佛堂某些佛教徒的行為莫名其妙,她以母親為例:「我母親很虔誠,每逢初一、十五或佛誕,必持素一天,但當天食過素,到晚上十二時後,她總會喝一碗雞湯,說是補身。」當時的她,對母親這樣的做法不以為然——不過,現時回想,她認為母親能發心素食一日,也算對佛菩薩有一點誠意,實不應過分執着批判。

此外,黃燕雯的表妹也是一位比丘尼,會與她談佛法,及鼓勵她多閱佛經。不過,黃燕雯每翻開佛經,總覺得深奧難明,看了兩頁就提不起興趣,且對佛教存有負面印象,常與當時的佛教徒表妹說:「我曾見過那些佛教徒,以四個桔仔換去佛枱上的四個大橙,這樣的行徑,還可以使人對佛教生起信心嗎?」表妹就勸解她,大部分佛教徒都不會這樣做,只是少數愚昧的佛教徒,才會犯這等過錯。

直至有一天,黃燕雯在街上遇見一位老太太,在馬路旁跪着在向天拜求,祈求往來的車輛能停下來好讓她安然過馬路。黃燕雯心想:你求天倒不如求我罷!於是就上前攙扶老太太過了馬路。之後還常常跟同事及朋友談及此事,並說:「人往往都很迷信。」

有一天,她又與另一名同事說起此事,那位同事問她:「如果那位老太太不向天拜求,你會扶她過馬路嗎?」黃燕雯答不會。同事繼續說:「你不覺得這事有點不可思議嗎?就算那位老太太有多迷信,也不會愚昧至跪在馬路上拜。我覺得老太太應該是菩薩化身,為測試你的善心,以及讓你體驗助人之樂。」這番話敲醒了她,讓她開始再留意佛經,但總覺深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