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雲法師的兩個願望
「有時上天沒有給你想要的,不因你不配,而是值得擁有更好!」
看到這篇銘言,覺得很有意思,套在曉雲法師的弘教事業上,最為貼切。
曉雲法師自小愛好詩詞書畫,追求靈性修養,學識豐富,年輕時已被邀請到銅鑼灣聖保祿學校任教。因為地緣之便,她經常到附近禮頓道的菩提場聽聞佛法,深有所悟,「覺得佛法的意境比文學、詩詞更深遠,此後將閱讀文學作品的時間挪來讀佛書」由此推使她皈依佛教。當時正值抗戰,這位年輕女子隻身回國在後方以文化救國,到西南各省即席寫生賣畫,一方面為戰災難民籌款,另一方面以佛畫寬慰人心,傳播慈悲的種子。
這番經歷,使她很認真地探究佛學與文化之間的微妙關係,最終領悟到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俗文化均無可比擬。但是,真理卻是抽象難明的,即使耗盡畢生的精力也未必能掌握到皮毛。反而世俗的文藝,雖然不明究竟,但可涵養個人心性,藉由學習世間美好的事物來提升道德與修為,繼而步入佛法的堂奧。換言之,當人有了文化基礎,就容易理解佛法,更有利修持和相應。所以文化藝術就是眾生踏進佛門,由迷入悟、轉染為淨、脫凡成聖的便捷橋樑。自此,她向佛陀許願,立下畢生宣揚佛教文化,興學育材的大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