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聞法師   開示 1 生死無礙

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模式是:上班、吃飯、下班、睡覺。

如何為這種刻板生活賦予意義呢?

今期法師的講座開示,生命的內容是由我們的言行思想所決定的,

而人生要有意義必須要找到真正的人生目的。

印度風味營養飯

想要飽肚,又不想發胖,印度長米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它黏性底,口感乾爽,容易消化。今期 Eli 主理的粟米甘筍飯,以印度長米為主,配搭栗子等以增加營養;話明印度長米,當然少不了香料作為調味。

 

粟米甘筍印度飯

材料︰

粟米粒 100 克

栗子 10 粒

甘筍 1 條

提子乾 1 湯匙

椰絲 少許

薑片 數片

印度長米 2 杯 (材料比例可根據自己口味而定。 米和水的比例為 1:2)

調味料︰

孜然 少許

丁香 少許

小豆蔻 少許

香葉 1 片

胡椒粉 少許

鹽 少許

做法︰

天龍八部

一般人都因為電影或電視劇集而聽過「天龍八部」一詞。「天龍八部」是邪?是正?是神?是鬼?是否武林高手?究竟「天龍八部」是什麼意思呢?來自何經何典呢?

其實,「天龍八部」是維護佛法的部眾;其名詞源起於佛經。在不少經論中 —— 例如 《 妙法蓮華經序品卷一 》、《 文殊師利問經卷下 》、《 大金色孔雀王咒經 》、《 仁王護國般若 經疏卷二 》、《 攝大乘論卷下 》等 —— 都有「天龍八部」及其名稱的詳細記載。南宋的《 出三藏記集 》還揭示「天龍八部」的圖像。據說這八類護法部眾,常隨佛陀到處講經說法,所以大多數經典都有提及「天龍八部」的出現。

這八部是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迦。

香油是否功德?

何謂功德?香油是功德嗎?什麼是隨喜功德?有漏功德、無漏功德又是什麼?

功德就是好因好果!工加上力就是功,有功即有建樹,有功勞,幫助人就有功績;「果」是回饋,就是「德」。德者得也;道德行為,善的行為。你做一件好事,已經是功德,有心就有影響。有時候,你發心做一件事,可能未做到或未成功,但已經是一種功德,因為已有好的影響。

隨喜功德:是指有些善行雖然不是自己發起的,但看見別人在做,就生起跟隨他人一起去做,或生起欣賞、讚歎,用心、語言、行動去支持這善行,這就是「隨喜功德」。例如有人發起啟建寺院,其他人隨喜參與、支持或一念表揚、讚歎,都是「隨喜功德」。

有漏功德:世間人做善行功德,有好的果報是修福,但只是凡夫好因好緣的果報,總有用盡之期,像一個有孔的大水桶,不管多大,因有漏洞,積存的水量總會滴盡。凡夫做好事有功德,有人天福報,如果不補充總會漏盡,俗語云:「吃老本」終有一天用完。

霍何綺華與妳同行 抗癌不可怕

十年前的二月,霍何綺華(Eliza)在台北法鼓山參加菁英禪七,度過一個沒有丈夫在身旁的情人節。 禪修全程禁語,不能使用電話,可謂與世隔絕。對於這對出名恩愛的夫妻而言,這趟小別確實有點依依。

禪七期間,Eliza 與三十多人擠住在鐵皮屋頂的臨時寮屋,住宿條件與她的無敵海景獨立洋房有所差距,但她極度享受這七天放下身心的安樂自在。每天聆聽聖嚴法師睿智幽默的開示,沉浸在法喜禪悅。禪修圓滿後,返回香港。三個月不到,發覺自己患上乳癌!

佛陀是師不是神

按:亞洲應用佛學院(AIAB)於 5 月 19 日在大嶼山蓮池寺慶祝佛誕,一行禪師當日開示,講述關於佛陀的故事。開示片段可在這個網頁瀏覽: http://tnhaudio.org/page/5/

我們知道摩訶摩耶皇后生產悉達多太子時並不辛苦,分娩過程很順利。皇后原打算返回娘家分娩,但在途中誕下了悉達多。

在回娘家的途中,摩耶皇后和她的隨從在藍毘尼園停下來休息。我想她當時正在修習行禪,享受行走的每一步。藍毘尼園內有很多娑羅樹,那兒很廣闊。當她走了七步,她感覺悉達多就要來到這個世界了。她扶着娑羅樹的樹枝,站立着就誕下了悉達多。她的隨從已準備好一切迎接悉達多。那一刻,摩耶皇后和她的隨從都非常歡喜。她決定折返迦毘羅衛城(佛陀的故鄉),不回娘家了。她派幾位隨從率先返回迦毘羅衛城,到皇宮宣告太子悉達多誕生的好消息。相比悉達多太子,耶穌的出生就很不同,聖母瑪利亞生下耶穌的時候,她是一位難民。

素食比肉食好

有三人談論素食的問題:

A君對素食沒有興趣,認為如果人們不宰殺雞、鴨、猪、牛為食料,這些家畜會不斷繁殖,結果必會漫山遍野,不可收拾。

B君則認為他的推論錯誤,反駁說人們不宰殺貓、狗等寵物,也不見得貓、狗等籠物會充塞道途。實在說,A君嗜葷只是貪愛口腹之欲,不是為防家畜繁殖成災。世上家畜數量的多寡是經濟學上的供求問題,A君拒絕素食的藉口是站不住腳的。

C君說:「長期素食會令人營養不足,體質虛弱,精神不振,如此, 又怎能如常人生活?」實情是否如此呢?且看一般出家人每日持素,卻每天清晨四時就起床,上殿早課,日程上還有誦經禪修、迎賓開示、辦理寺務及個人瑣事,晚上亦要做晚課,自修充實自己,平均每日只有六小時睡眠。所用的心力、體力不比普通人少,所以,怎能說持素會不夠營養呢? 其次,大象、駱駝、牛和馬都是素食動物,但牠們的氣力卻超過很多肉食動物,可見體力並非一定來自肉食。

重遇汪大夫

當年初見汪大夫,聽到我吐血的情況,還沒把脈,他已經說,不是肝硬化,就是肝癌,要我趕快去檢查。報告證實,果然是肝癌。

汪大夫來自台灣,當了 20 年軍醫後,發覺很多醫學的領域,西醫無法突破,於是潛心鑽研中醫。雖然半途出身,但慧根夙具,針法了得,在台灣迅速以針灸馳名。他用針不多,但療效顯著,人稱「一針神醫」。

他專醫重病,求醫者眾。有人查出他的住處,經常在門外久候,或者深夜叩門求急診,全家人的精神和生活深受干擾,汪大夫決定舉家移居溫哥華。

介紹我們認識汪大夫的,是來自北京的老中醫于大夫。當時于大夫是卑詩省考核中醫資格的評審,汪大夫考中醫牌照時,于大夫發現他醫術超凡,我發病時,鄭重推薦我找他。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有時候我會用一段簡單的文 字,配上一張照片,把生活上遇到 的一些小感受寫出來,和我的攝影 徒弟們分享,而且也不需要把文意描述得太過清楚,這樣能讓大家有更多的思考空間,當然我也希望他們有些回應,可以讓彼此有機會互相學習。

月前在法鼓山紐約象岡道場靜修,其間跟兩位法師開車去了多倫多幾天,除了跟那邊的信眾見面交流外,也順道參觀了聞名已久的尼加拉瀑布,我的感覺就像蘇東坡說的:「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一切都是水月鏡花,真的犯不着庸庸碌碌地不斷追求,反而應該覺察一下,自己生命中最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當我把以上的感受跟徒弟們分享時,其中一位回應:「弟子有點不明白,師父如果不是勞師動眾到了聞名已久的尼加拉瀑布,就不能感覺到蘇東坡的詩意了嗎?」

於是我跟他們分享了一個經典記載的禪宗故事:

寵物重病需要安樂死,是否殺業?

寵物患重病不能進食,讓獸醫打針人道毁滅是否殺業?

佛教不主張「安樂死」,「安樂死」也算是殺生,任何生命無論是人或畜生也有他 / 牠們的業力因緣,不應隨意 決定自己或他人生命的長短,應用適當的治療及照顧,以協助及減輕其身心的痛苦,但不反對不加額外的治 療,如不用特別額外的急救及不作人為勉強的救治,應用藥物盡量減輕其痛苦,直至生命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