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中遇見自己

去年忙完媽媽的追思茶會後,接到農禪寺來電,希望我們能承接慶祝水月道場落成於大殿的百人茶會。

姐妹們很感恩有這樣的因緣和大家以茶結緣,這幾年來經常籌辦不同類型的茶會,但在寺院的大殿辦茶會倒是第一次,當天就義不容辭的接下這個任務。

 

回到初心

開始思考在寺院大殿辦茶會的形式,用一般小壺泡,好像又有點小家子氣。大殿是修行人早晚誦經禮佛的莊嚴地,在這樣的場地喝茶,其實已不是像一般的茶藝着重人與人之間交流,而應該是進一步的沉澱身心,由茶遇見自己,與自己品茗回到初心。

現代人生活忙碌,眼晴一打開,就忙着應付各種外來的事物,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普遍,只要有時間空下來,哪怕是等車那短暫的留白,眼晴也會忙着搜尋手機上的各種訊息,一刻也不得清閒,與自己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母子的故事

那是一個尋常的秋日,陽光靜靜地灑在利比亞的邊境小鎮德希巴。

哈桑老太太踉踉蹌蹌地走出低矮的房門,顫巍巍地到大門口,緩緩地撫摸着那枚炮彈做的花盆,對着裏面栽種的三株散沬花,似乎那美麗的花瓣,正散發美妙的香味。

那炮彈殼是兒子德薩四年前從山谷裏撿回來的,散沫花也是他親手種下的。那年,他剛剛十五歲,長得黑瘦,有點木訥。 老太太記得兒子說過,散沫花又叫指甲花,花和果實都是上好的染料,他還說等花開了,就會給母親染指甲,要染得漂漂亮亮的。

想到這裏,老太太開心地笑了,儘管兒子的音容笑貌,在她最清晰的記憶中,已永遠地停留在他三歲時了;從那時開始,她已經在黑暗中摸索了十二年,因為患上白內障。

德薩把散沫花種下沒多久,便在一個雨夜裏,被一伙拿槍的人連哄帶嚇地帶走了,從此再也沒回家。

最大的護法

接觸佛教不久,我就很想皈依和受五戒,不是精進,而是起了貪念。因為聽聞每受一條戒,就會有五位護法神守護。心想若受了五戒,不就有二十五位菩薩守護?心裏很有安全感,增強了受戒的信心。

出家之後,知道持戒清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話,會有更多天龍八部護法。

初到温哥華寶林,這個小鎮亞洲人只有幾十名,我們出家人的身份很特殊,是少數族群中的極少數。我們很少外出,生活的對象除了偶來的訪客外,就是幾位師兄弟。恩師給我的職責是管理僧團,大家是師兄弟,我又出家不久,如何令人折服? 很多時難免有矛盾、有爭執。當時我沒有辦法和能力去處理,所以經常生氣。一段時間之後,我發覺每次生氣,總會有些不尋常的現象出現,例如廁所會馬上淤塞、水掣脫落、燈泡突然壞,或無緣無故打破東西等等。甚至有次發完脾氣後,無論我走到哪裏,如房間、禪堂、廚房,外面就有烏鴉叫過不停。經過無數次之後,我心生怖畏,忽然想起當年受五戒時渴望有護法神守護的心情,心想現已受了人身難得的大戒,若再不調服自己,護法菩薩將會如何對待?於是,我學習控制、壓抑自己情緒。後來壓制不住了,便學習禪修,身心慢慢才得到靜濾、轉化。

為什麼做這份工?

有一位信眾在公司做得很不開心,覺得連自己都不知自己在幹什麼,所以對工作失去信心,萌起離職的念頭,於是跑來問我的意見。不論做任何事情,最重要是調整自己的心態,首先問問自己,究竟為什麼做這份工?

假如是為理想闖一番事業,當然就要拚搏,並且盡量排除萬難;假如只是為了賺錢,就盡量做好份內的事,其他不關自己的事就不要多管,也不要多想;假如是為了工作上的滿足感,而且自問已經盡了力,但又因種種原因而達不到目的,那就可能是要轉換環境的時候了。

當然每人的狀況不同,也不是只有這三種心態,不過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是相當重要的。首先要清楚自己不快樂的內在原因,了解自己的需求,如果現在的工作是可以調整的,就盡力再試試看;假如真的決定要換工作,也要清楚下一份工作,是否有機會達到自我設定的理想?

在此引用我以前一直想出家的最主要原因,是想專心修行,目的是做回自己「心」的主人。因為大多數人都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尤其是遇到煩惱、逆境、生死大事時,就會困頓、沮喪,不知如何是好。

性香禪師 開示 2生與死

上一期禪師說明佛教對死亡的看法,並希望大家勿到年老時才開始修持。今期她分享另一個真實故事,目的是鼓勵大家修行。禪師最後巧妙地回答觀眾提出「安樂死」的疑問。

續上期

有一個真人真事的故事,不單是一個人,是許多人。在我居住的地方,大概半小時的車程,有一間很大的賭場,我問過許多 人:「在你臨終前,你有沒有什麼很想做的事?」「有,我想再去賭場一次!」這並不是開玩笑,有很多人對我這樣說。「你可不可以給我一個可攜式氧氣筒和一張輪椅,那麼我便可以去賭場了!」他們來到賭場已經半死,有很多還走到吸煙間去抽煙。我真的感到非常困惑!

照顧母親放棄理想

法師,您好!父親幾年前過身,我是家中的獨子,和母親相依為命已經幾年了。最近她中風,生活上起居飲食都需要人照顧。前幾天,我收到之前申請的海外大學的錄取信。我不知道該怎麼做!因為母親需要我留下來照顧,但我留下來的話,我就錯過多年想要追尋的理想。

母親中風,需要你留下來照顧陪伴,那不只是身體上的需要也是精神上的支持,如果為了自己的理想,遠赴海外,對於母親所需要的關懷照料你能有更佳的安排嗎?抑或忍心不理,由政府「執手尾」? 你忍心嗎?子女出生時,為母親者都會無怨無悔地盡心照顧,讓孩子們健康成長,現在母親最需要子女關懷照顧時,你放下她可安心嗎?作為旁觀者看,放棄追求 個人的理想固然可惜,但失去照顧母親的機會,將造成終生的遺憾,內心的歉疚將是無法彌補的。失去理想將來可以再用其他方法尋回,亦可以視作沒有收過這封信,有志者不一定要出外留學才有理想的前途,多少人沒有出外留學,同樣事業有成,出國留學者亦不是光明前途的保證,所以,遇到這兩難決定時,應謹慎考慮,不要讓自己遺憾終生!

豆渣變身美味小吃

對喜歡自製豆漿的人來說,如何妥善處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豆渣是個問題,因為製造豆漿後,必會留下大量的豆渣。綠色媽媽林麗姍提供以下食譜,對那些不想丟棄豆渣,又不知如何處理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很好處理豆渣的貼士:只需加入一些簡單材料,便可變成為美味的小吃。

 

蔬菜豆渣餅

材料︰

豆渣 200克

未漂白的麵粉 80克

任何蔬菜和菜脯 適量

調味

海鹽 適量

胡椒粉 適量

做法︰

  1. 先將豆渣搾乾水分。
  2. 將切細的蔬菜和菜脯炒一炒。
  3. 將步驟 1 和 2 的材料,與麵粉及調味料一起 放入容器,拌勻備用。
  4. 熱鍋下少量油,將材料分成小塊,以中火煎 至金黃色便可。

 

好的老師懂得照顧自己

2013 年 4 月 5 日 「快樂的老師將改變世界」禪修營,泰國開示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看佛法修行。首先,我們要學習如何經歷苦。生命中有苦痛,如果你懂得如何經歷苦痛,你的痛苦會大大減輕。而且,你可以善用你的苦痛來培養幸福。苦樂之間有密切的連繫。在佛教裏,我們知道幸福是由非幸福的元素造成。就好像花朵一樣,當我們看着花兒,我們發現花只是由非花的元素造成。看着花,你看到雲。你無須要成為詩人才能在花之中看到雲。

度輪法師弘化香江

香港是個特別的地方,自古以來都是移民城市。每當內地發生戰亂動盪,香港就成 為內陸居民的避難所。

二戰之後,國內爆發內戰,工商賢達、文人雅士,以至僧尼道俗都設法來港。尤其在 1948 年至 1950 年之間,來港僧人不下二千人。他們有的來港定居,有的以香港為跳板,轉至海外;亦有短暫停留,觀望局勢再決定行止。無論如何,他們對五十年代以來的本地以至亞太地區的佛教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1949 年有位度輪法師,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來港,展開了不平凡的弘法事業。

度輪法師,祖籍吉林。11 歲有感生死無常而立志修行,19 歲遇母喪而剃度,志切禪修,發十八願度眾生,深得虛雲老和尚器重,特傳溈仰宗法嗣,法號宣化。

1949 年底,法師來到香港,身無長物,得一居士引領到荃灣山上的觀音洞暫息。法師在洞內隱修達兩年,本欲開闢道場,惜因人事關係而未能成事,剛好有善信邀請至港島講經,於是離開荃灣。

倓虛法師首創佛教圖書館

近期說起倓虛老法師的事蹟,不能遺忘中華佛教圖書館。

倓公祖籍河北,以行醫為業。年逾四十才出家為僧,入讀寧波觀宗學社,深得諦閑法師稱許,並傳法印可。學習期滿,輾轉到東北各地弘法,三十年來建寺宇、辦學院,決心儲育佛教人材。

1948 年,國共內戰延及華北,吳蘊齋老居士迎請倓公移錫香港的荃灣弘法精舍。其時,北省僧侶以香港社會安定兼為東亞交 通樞紐,接踵南遷,吳老居士遂推請倓公開辦華南學佛院。在資源缺乏下,勉力維持兩屆,培育出四十多位生力軍,對往後的本地佛教發展有深遠影響。

除了關心僧伽教育,有鑒港九學佛人士日有增長,卻無經書參考,於是發起興辦佛教書室。得吳老居士支持,經多翻折騰,最 終覓得九龍界限街一四四號三樓作館址,又從海外搜購七套大藏經,包括《 積砂藏 》、《 頻伽藏 》、《 續藏 》等珍貴藏經及古今佛學書籍與畫冊,藏書逾萬冊,免費供人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