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美味冬菇蒂

冬菇蒂本身是美味的食材,因為它口感香醇,但是它卻經常被丟棄,部分原因是它烹調的時間比冬菇傘長。今期綠色媽媽林麗珊為大家介紹的這款冬菇素扒,以冬菇蒂為主要材料,配上幾樣纖維豐富的蔬菜及果仁而成,烹製過程並不複雜。

冬菇蒂素扒

材料︰

冬菇蒂 120克

任何蔬菜 100克

果仁碎 30克

未經漂白的麵粉 5 湯匙

少許清水

調味

豉油 1湯匙

薑蓉 1茶匙

麻油 1湯匙

海鹽 ¼ 茶匙

黑胡椒粉 ½ 茶匙

做法︰

  1. 冬菇蒂預先浸水至軟,再撕成絲狀備用。
  2. 將撕成絲的冬菇蒂、切碎的蔬菜、果仁放入容器中和調味料拌勻,再把麵粉倒入和少量清水拌勻。
  3. 熱鍋放適量油,把步驟 2 的材料分成小塊,以中火煎至金黃色便可。

 

孩子們喜愛的卵石禪

2013 年 4 月 5 日 「快樂的老師將改變世界」禪修營,泰國 —— 第二天開示

親愛的朋友,在法國梅村,每年夏天我們都會接待從不同國家,大概四、五十個國家到來的禪修者。孩子們從許多國家來到這裏修習。我們有為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而設的活動。我們組織的正念營,無論是在倫敦、紐約、波士頓,都一定有孩子們來和我們一起修習。

每年也有孩子來梅村參加其他禪修營。有時父母叫孩子去海灘或到山上過暑假,但他們堅持要來梅村參加禪修營。因此,當我們舉辦禪修營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對禪修已經有認識的孩子參加。他們很喜歡和成年人一起行禪,喜歡開示時首十五分鐘給孩子們的教導,也喜歡正念靜默用餐。

每年的禪修營亦總有第一次來的孩子。已經懂得禪修的孩子幫助和指導新來的孩子。他們真的很喜歡坐禪、行禪和靜默用餐的修習。我們第一個在美國為兒童而設的禪修營在聖巴巴拉市舉行。我們知道,如果不帶同已懂得禪修、喜歡禪修、我們稱作「 種子兒童」的孩子一起去,是沒法成功幫助新來的孩子的。

戰前的齋舖

今日之香港,素食大行其道,齋舖成行成市,而一般食肆也供應齋菜,十分便利。但從前,若要在外茹素,則不容易。

佛陀時代,僧侶化緣取食,向無素食規定。自佛教傳入中國,改托缽化緣為農禪制度,奉行素食,漸成定制,寺院為善信提供 素食,成為最早的齋舖,素食的觀念逐漸融入中華文化。約一百年前,本港寺院還在草創階段,未有兼營素食,反而市區的齋舖,則可追溯到上世紀二十年代。

1918 年,商人歐陽藻裳和彭緝合伙在港島開辦東方小祗園,是香港首間素食店;三年後,又有浣清法師購置九龍城長安街洋房,樓高三層,於地下開設西鄉園,另闢有念佛堂、閱經室及流通處,兼營佛書法器,為當時最大規模的齋舖。又因店址鄰近碼頭,營業時間長,佛弟子也喜歡到店聚腳。1935 年,法師另於沙田開創西林寺並西鄉園菜館,每逢假日頗多遊人惠顧,尤以山水豆腐花最為馳名。

戒淫故事

根據《 太上感應篇 》卷一:「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盡則死。」凡人若做惡事,記錄罪過的鬼神,就會 記錄在案,以此減削常人的福壽,福壽減盡則亡。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也就是說,三台、北斗神君,在每個人頭上,掌控人的壽夭。 根據 《 感應篇 》記載,北斗神在每月初三、二十七下降,鑑察人間善惡。故有「舉頭三尺有神明」之言。大家不要以為偷偷做惡事,能瞞騙一切,須知有天地鬼神,悉知悉見的。而「奪其紀算」的紀,是指人壽命十二年為一紀,重罪者奪一紀;罪比較輕的,就奪算,「算」是一百天。

在清朝,同治甲子年間,有一位山東儒生周伯順,到省城應考。發榜後,得悉自己獲中舉人,甚為興奮,於是大排宴席,廣邀 親朋來慶祝,又召來十多個娼妓助興。宴後把娼妓留宿,縱情淫樂。

上網能活在當下嗎?

自從有了電腦和互聯網,人們越來越多時間活在虛擬世界內。

當一個人活在虛擬世界內時,他能活在當下嗎?他還是活在當下嗎?

理論上,在互聯網上,人們仍然可以活在當下。可是,在網上不停瀏覽時,人能回到當下、返回目前的能力自然大為降低。所以,上網大抵跟修行有一定的衝突。

但即使不說修行,一般人也感受到上網太多的困擾和害處。於是,有人提出:注重 IRL ! IRL 萬歲!

大家知 URL 是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俗稱網址。而 IRL 就是 In real life 的簡稱,即「真實生活」。呼籲大家注重 IRL 就是叫大家不要只顧打機上網,要注意一下身邊的人、小動物或物件,注意一下身邊環境和氣氛。說 IRL 萬歲,就是說真實生活到底比虛擬世界重要,我們要將真實生活放在首位,不要本末倒置。

永遠的牽掛

阿歷搖搖晃晃地離開了酒吧,想到自己就要在這陰沉晦澀的天氣裏走向另一個世界,心裏不禁一陣悲哀。公司倒閉,朋友背叛,妻子離棄,一連串的打擊令阿歷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

迎面走來了一位老婦人,一隻手提着個籃子,另一隻手則拖着個大麻包袋,彎着腰吃力地走着。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做件好事也不錯,說不定上天會因此讓自己上天堂,阿歷自嘲地想。「我來幫你拿那個麻包袋吧!」阿歷上前對老人說。

「謝謝你!你真好人!」老人高興地說。雖然這句讚美的話令阿歷有點別扭,但卻多少為他帶來一點暖心的感覺。

「你這麻包袋裏放了什麼東西?蠻重的。」阿歷問。

「南瓜、薯仔、粟米、番茄,還有葡萄;全都是我種的。」老人一臉自豪。

「哦,那你要去什麼地方?」

「去看我的兒子呀!」

病中求藥

佛誕來臨,各大小道場紛紛有浴佛儀式,我被邀出席了多次有關活動。浴佛壇場的布置越來越莊嚴,也越來越先進,以前多用木殼、清水為釋迦童子灌浴,現在很多已改為按電掣噴出水柱,省時省力。

「佛」其實無需我們灌浴,浴佛是象徵當我們遇到煩惱時要懂得清除,願袪除貪欲、嗔恨、愚痴的污垢,淨化個人的身口意;希望暴力、欺詐、邪惡減少,令社會清淨安定、人心和諧。

在一個道場裏,浴佛由各寺院、團體的住持大德主禮,冗長而嚴肅的儀式、個多小時的唱誦,我看見被安排參與的中學生,個個沒精打采,面無表情,很不耐煩。這也難怪,連同預先集合恭迎法師,他們已連續站立兩個多小時了,我心想將來他們還會主動參與佛教的活動嗎?

佛誕當晚我在澳門有一場講座,下午到達港澳碼頭,碼頭內人山人海,水洩不通,很多人趁假期去度假,但相信更多人是趕着去博彩,我有點後悔選擇當天渡海。

學佛的正知見

初到台灣當行者時,遇到一位師兄本來是念佛的,親近我們道場幾次之後便感覺跟家師教導的禪法不甚相應,常常覺得禪宗的東西,為什麼那麼難明白?也覺得禪修打坐在他來說,只是另一種方式的睡覺,結果他還是離開了。佛法教我們不要有分別心,其實這就是分別心。念佛法門和禪法只是表面看似不同,內在本質都是一樣的,家師後來也有教導念佛禪;念佛和 禪也十分相容。因此學佛有一個正知見非常重要,沒有正知見便會盲修瞎練,也可能會錯失遇到善知識的機會,這樣是很難成功的。

學佛的正知見,就是不刻意追求一個最後的成就;簡單來說就是重視過程,在過程中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而不要執着結果。 這個方法不只是在修行路上,在平常做什麼事也會容易得多。因為這樣的話,就不會被害怕失敗的情緒所困擾,只是專心一意去做,成功的機會反而會大很多。

如果在做的過程裏常常擔心做不到,覺得這樣做不可能,那樣做不可行;有很多事便不敢去做,而且會浪費很多時間、心思去東想西想,卻不是在做事,成功的機會便越來越低。

阿姜布拉姆 如何處理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

這是阿姜布拉姆今年來港弘法的講座節錄,

他說到我們喜歡事先制定一成不變的計劃,

但當事情發展未能合乎預先的計劃,便產生負面情緒。

他建議以開放的心靈迎接充滿不確定性的將來,

既能輕鬆處理,也可享受無常的變化。

意外可能是另一種得着

今天下午我乘搭的班機提前抵達香港國際機場,這是我和接機的人都沒預料的。怎麼處理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事情?對我來說,在這段「比預計的提前抵達的時間」是一段可以安靜清修的時間,因為沒有人來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