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有一位居士非常喜歡投訴,不斷抱怨,覺得全人類都虧欠她,但事實上,大家都覺得她家庭幸福。她父母注重養生,身體健康,沒有讓她擔心;子女學業有成,投身社會,收入穩定,又懂得幫補家用。丈夫除了努力工作,還兼顧家務,減輕妻子負擔。

豈料她只覺得自己受委屈,不滿意父母當年重男輕女,丈夫寡言不夠溫柔,子女只顧拍拖……諸如此類的「三幅被」怨氣,不斷重複。

陳麗雲教授分享過一個真人真事,一位諸多抱怨的居士,跑到大嶼山找師父吐苦水。師父已經不是第一次聽,每次被她拉着傾訴幾個小時。後來師父心生妙計,請這位居士提起一桶水,不要作聲,待師父通知她才可以把水桶放下。

可想而知,提起水桶沒有難度,但一直提着就不容易了,重量好像不斷在增加似的。這位居士很尊重師父,言聽計從,咬緊牙關忍着,後來越來越承受不住,大聲向師父求救。

師父就是等待這一刻!

她所抱怨的種種,其實就是這個水桶,多重呀!但只要把水桶放下,什麼壓力也就會消失!

換個角度想,父母體諒、子女懂事、丈夫細心,都是求之不得的好因好緣,如果硬把注意力集中於負面的角度,就好比提着這桶水,苦的、笨的都是自己!

2021年伊始,祝福人人都能夠把水桶放下來,身心輕安!

童心看世界

愛因斯坦讀小學時。

有一天,放學回家路上。

他指着廣場前面的一尊雕像,對同學說:「你們相信嗎?我可以叫這尊石像站在我面前。」

同學們都笑他:「這是不可能的事。」

愛因斯坦說:「好,你們不相信,就睜大眼睛看吧。」

愛因斯坦登登登的跑到雕像面前。

他回頭對同學說:「你們看,這不是雕像站在我面前嗎?」

⋯⋯

童心看世界,一切都不同。

讓雕像站在自己面前的愛因斯坦,長大之後,創立了現代物理學的重要理論「相對論」。之後,更創立了「廣義相對論」以及很多

項物理學的重要理論。愛因斯坦的思維影響了近代科學,影響了人類世界。

一樣的眼睛,不一樣的看法。

一樣的耳朵,不一樣的聽法。

一樣的腦袋,不一樣的想法。

人生的風景,千迴百轉。

看遠,才能攬物於胸。

看透,才能跳出迷惘。

換一個角度去看事物,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事情,世界便會不同。

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總有忘不了的昨天、忙不完的今天、看不清的明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微笑解憂 願能傾聽

有一晚收到朋友的訊息,告知情緒波動,希望能通電話。電話中聽着朋友的訴說和提問,也聽到自己在給建議和解決方案。通話結束,靜靜地坐着,知道真正能夠幫助朋友的,並不是我的建議、答案,朋友需要的是聆聽……

雖然這位朋友希望有人給與指引,但我對事情的瞭解只是片面,而我卻即時作出許多判斷:「這是正常,這是需要處理……讓你痛苦的人,其實內在是關心你的……」當對方被痛苦淹沒,在哭着訴說時,我的建議和忠告,會是他抒發情緒的阻礙。

作為心理輔導者,聆聽是關鍵;作為朋友,同樣需要聆聽。老師一行禪師在開示時,常常給與關於聆聽的教誨:「安靜的坐着並傾聽,不去打斷,也不做反應。牢記傾聽的唯一目的:給予對方一次表達自我的機會,讓對方感受到巨大的慰藉。」我謹記着這一句,在帶工作坊時,也會分享聆聽的藝術。但會說和做到卻是兩回事。

老師教導「深度聆聽」,本以為懂了,但聆聽不是一個動作、一個姿勢能夠做到。「聆聽」是修習,需要修行的功夫。能夠聆聽,是因為慈悲、關愛;能夠聆聽,是因為能夠空了自己、不判斷、不批評;能夠聆聽,是因為內心平靜、心如明鏡地反照。

動之以情 愛牠不如放開牠

最近,有一位信徒的小狗狗往生了,信徒請動物善終公司火化了狗狗的遺體,並決定把骨灰安放在家中。結果為自己帶出千萬個責備……

他的爸爸說:「人鬼殊途,陰陽絕不能同宅!」

他的媽媽說:「這樣處理,會令小狗捨不得離開,令他不能投胎的。」

朋友A說:「骨灰聚集了邪氣及負能量,家人及自己的運氣也會受到影響的!」

朋友B說:「我妹妹試過將去世貓貓的骨灰放在家,結果她病了三個月,一直看醫生也沒有痊癒。之後,朋友教她將貓貓的骨灰撒到海中,不久,妹妹的病便不藥而癒。這些事,信不信由你!」

這個信徒因此覺得十分困擾,他最擔心的是會影響狗狗,令狗狗不能「投胎」,同時也怕會令家人運氣或身體不好,結果便前來「求救」。

佛答喵星人

問: 我們死後,主人把我們的骨灰放在家中,真的不好嗎?原因何在?

一望無際 覺性偵探

今天我是偵探、是間諜。我要跟蹤一個人!

我要監視這個人的行蹤、監視他的思維;我要監視他一舉一動,還要監視他每一念頭思想。

要監視一個人的行蹤還不算太難,但要監視一個人的思維,可能嗎?你怎知人家在想什麼啊?

要監視一個人的思維,是有可能的。這不需要高科技精密儀器,不需要任何工具。因為,我要監視的那個人,就是——我自己!

我要清楚我身、口、意每刻舉動,不單要每刻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講什麼,更要清楚看到自己每刻思維、每個念頭的運轉。例如,這刻我在看着這搭檯的大嬸,我覺得她太肥了。下一刻,我在想我的波士今午又會用什麼招數迫我工作……再下一刻,我在想這颱風會不會來個急轉彎吹來香港等等等等……

我這個偵探、間諜,要嚴密監視這對象人物,要知他每個念頭在想什麼和想到哪裏去了。然後,更重要的是,要將這人的念頭拉回來,令他不再亂想!這是艱難任務,絕不容易完成,要不斷的修行磨練,方可成就。這就是自己查自己的「覺性偵探」了!

一點心意

仍然記得那一次

如何讓人有良好的印象是鳳求凰的基本步。

譬如一班朋友一起去旅行,由幾個熟人約各自的朋友組成,在那種氣氛下,是很容易認識到新朋友的。人在異地,沒有人需要服侍其他人,什麼都要自己落手落腳去做,有時爽快一點幫助同伴,照顧一下其他人的感受,不用計較太多細節,這種爽朗的性格,就會令人印象深刻。相較一些人,全程只會指指點點,侃侃而談,有事便先走,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讓人記住自己,並不是經常在某人面前出現便可以做到的。我天天早上都搭乘同一班巴士上班,亦未必認得車長的面容。不過,如果有一天,天氣很壞,我拔足狂奔,追上了剛關上門的巴士,這時若車長特地再打開車門,把我接上車,我便一定記得車長了。最重要的是你為了其他人做了什麼事?既然有心鳳求凰,多為她着想是缺少不了的。

鳳求凰,這當中沒有什麼秘訣,僅十二字真言讓大家參考:「沒讓她難受,一切盡在不言中。」她若果能夠領會到你的心意,只須因緣際會,便能水到渠成。讓她仍然記得那一次,好事自然來。

你不在,她亦注意到了,你們走在一起的時間應該已不遠

Be Happy

用腦還是用心好

你會比較用腦還是用心?面對外境或問題時,你會多運用腦袋抑或是交給心靈去處理?很久以前被誰丟來這提問,我還呆呆的不知何解及不明箇中分別。心中推敲:「不是一樣的嗎?不是同一個我在處理嗎?」這樣一路走來,閱歷漸豐,我終明白這遠古問題是多麼具啟發性,只是向來愚昧無明的我沒被敲醒而已。

原來用腦還是用心,兩者是存在着巨大的分別!每每用大腦思維,必然離不開先對某事物、某外境作批判,但此批判是建基於自我的主觀認知上,或多或少也含有二元對立或個人好惡的色彩;那麼再從這出發而下判斷與處理,是「意根」在動, 故當中有多少的造作、刻意或包裝?內藏幾分的我慢、我卑、貪嗔癡?自己常不以為意呢!而說到底,此乃屬「有為法」,除非個人已來到徹底的開悟清淨或貪嗔癡三毒已全然斷滅,否則怎也是主觀自我在主導與運作,始終難以「究竟」。

簡單如每回與好友們聚首,我開始察覺到自己有超強的習性:先是預估朋友圈的特質,遂在腦內盤算好自己的對白,例如怎引導大家交談、有哪題材可引起大家的共鳴、怎才能令自己得體些,甚至更受歡迎……噢!原來一直也是「自我」在努力找舞台、在等機會表演;原來自我多麼享受鎂光燈的照射啊!此伎倆竟是自己從小一直沿用至今、在拚命鞏固「自我」那小鬼,真的夠厲害與恐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