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不空?

問: 眾生無始以造無量業,請問為何臨終十念即得往生?即使殺人放火也可以嗎?不是因果不爽嗎?

 

答: 話說有甲乙二人觀看書畫,其中一幅寫道:「綿綿天雨二人行,奈何天不淋一人!」甲說:「這太不公平喇!為什麼天雨不淋一人?!」乙說:「老兄,你誤會了。天是無私的,雨不會只淋一人,是同時淋此二人呀!」

因果決定是歷歷公平的,其公平性亦如陽光遍照大地,不管他是好人壞人、生物死物,均直照無誤。佛菩薩的無差別悲智救度願行亦復如是,無論是善惡親疏、有緣無緣,皆普度一切;得度與否,主要取決於眾生過去和現在的因緣業力(從身語意所生)──即個別和共同的業力所影響,而並非由自我的喜惡、價值觀、期望或信仰等所能支配擺弄。

所以關鍵不在於臨終的「十念百念、千念萬念」,即使一念都沒有,當各種因緣條件會遇成熟時,應超升的還是超升,該墮落的還需墮落。譬如平時不努力學習,入試場前才猛然發奮用功,或妄圖討便宜撿僥幸,期求借助老師的引導幫忙過關,這符合因果情理和可靠嗎?

疫情再起應修什麼?

近日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發,佛教徒可以做些什麼呢?佛法說世間一切根本是因果業力。眾生煩惱越來越重,惡業越積越多,連佛法都將慢慢衰落,五濁惡世更免不了天災、瘟疫。因此,最重要的是止惡行善,包括放下自利、慈悲利他、環保護生、節能減廢,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劫難。

佛陀最先開示的修行,就是斷惡修善。在這基礎之上,其他念誦、儀軌方可發揮最高效能。否則,外相修法,內裏惡念惡行,前者造作而後者真心,惡業始終大於善業。正知正見,如法修學,才會對自己內心,甚至外在條件產生最大助益。

盡力去惡從善之後,再修什麼法最好?許多上師建議了一些針對瘟疫的經咒,大家在各自一向專修的法門之上,再加念這些推薦的經咒,當然很好。否則,自己一直修什麼,加倍勤修已足夠。任何一位本尊都是萬能的,沒必要每次發生不同的事件,都轉換不同修法。對凡夫來說,專修一尊較易成就;把時間、精神分散於多尊,難度較高。

做回小孩跟小孩玩

我有一個侄孫女,跟我相差六十九歲。每次她和父母,即我的侄兒和侄媳,到高雄我家玩的時候,或我到他們位於新北的家探望時,侄孫女都會緊盯我,要我跟她一起玩。去年我們玩的是,幫兩個洋娃娃穿衣服、上廁所、吃早飯。她拿的是艾莎,她分配給我的娃娃是安娜,這兩人是動畫電影《冰雪奇緣》中的姐妹花主角。我能夠做小孩跟侄孫女玩,覺得很有成就感,為什麼?慢慢告訴你。

她三歲的時候,我們一同玩玩具,像是用小鉤杆來釣魚,釣的是上頭有圓孔的球型塑膠小魚,十多條放在一圓盤裏。四歲的時候玩開店鋪,她扮老闆娘,我扮顧客,把可以當貨品的玩具,如玩具狗、塑膠水果、洋娃娃等放在她身後,我指着水果說,要買香蕉。我假裝用手給她錢,她用手接過,假裝收了錢。在兒童世界,事物都可以用想像創造。她說附送我其他水果,把蘋果、梨、西瓜,都送給我。完全沒有生意頭腦,但流露大方的個性。五歲的時候玩艾莎和安娜洋娃娃,侄孫女一進我家門就開始布置,把放在臥室與和式屋的兩個無腳沙發靠椅,搬到客廳地上,兩個無腳靠椅這分鐘是小床,下一分鐘變成馬桶。我們兩個幫洋娃娃做上學前的例行公事,侄孫女上幼稚園了。

歷史上的素菜食譜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和物產差異,飲食文化也大異其趣,例如蒙古及西北高原屬遊牧民族,不利種植,牛羊食品成為主食。而中原地區則以農維生,本身以穀米蔬果為主食,葷類僅屬副食,加上肉類價格昂貴,尋常百姓往往要大年時節,始有機會品嘗。北魏年間,賈思勰撰寫《齊民要述》,是一本記載北方農牧作業的重要書籍,當中一半篇幅介述果菜物種的種植、使用及加工方法,間接證明漢地人口本身就以蔬食及其副製品為日常食品。

佛教傳入漢地初期,僧俗信徒亦無素食習慣,直到梁武帝命令僧尼茹素,演成佛門定制,加上佛教信仰持續傳播,素食文化也逐漸普及到民間。既然社會對素食的需求與日俱增,直接推動素菜烹調的發展。

唐宋時期,是漢地佛教的高峰期,加上經濟相對富裕,官宦人家都厭倦肥珍潤膩,倒愛好清淡山蔬,素食風氣熾盛,於是不少食譜也開闢專章介紹烹煮精美素食的方法。如宋代的《山家清供》,收錄以山野蔬果禽畜入饌的製法,當中也記載多種素食譜,如以麵粉搓成糰狀,用模具印成梅花形,入湯灼熟,調混濃汁,尤其在雪天進食,極富詩意,為素食帶來新體驗。另一款用鮮葫蘆烹製的「素蒸鴨」,則很可能是首款「以素代肉」的菜式。

安祖蓮娜主診名醫 素食防癌

提到安祖蓮娜祖莉,大家除了第一時間想起電影《盜墓者羅拉》和《史密夫決戰史密妻》,不少人也會想起她數年前分別為預防乳癌和卵巢癌而切除雙乳和卵巢的舉動。

癌症令人聞之色變,早前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公布2016年最新數字,年輕女士(20歲至44歲)的患癌比率較男性高出逾一倍,而女性常見癌症發病個案的第一位,正正就是乳癌。

安祖蓮娜祖莉之所以選擇切除手術,是因為家族有乳癌和卵巢癌的病史,加上做了基因測試,發現自己遺傳了突變基因BRCA1,患上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高達87%和50%。

現時DNA測試的成本已經大幅降低,在香港,鄧紫棋、陳貝兒等名人亦做過這些測試。現時市面上有不少提供DNA測試的公司提供套裝,測試者只要在家簡單收集唾液,寄回去化驗,就能像安祖蓮娜一樣得知自己基因圖譜,及早了解患上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少林武僧 是怎樣煉成的

剛勁有力的少林功夫,
從來是武俠小說和電影中,近乎永恆的題材。
人們一方面迷戀超脫凡庸的武藝,
另一方面,卻甚少關心背後的修行。
來港四年的少林僧侶釋延慧,
帶我們一同揭開武林秘籍的神秘面紗。
原來,習武莫若修心,
磨礪意志的同時,「知曉謙卑」才是修行的根本。

相傳,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這座距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的佛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其坐落於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中,故名「少林寺」。

雖說少林功夫名震天下,但在生活中,我們卻不常能碰到少林僧侶。也許是受到眾多影視作品影響,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少林寺的出家人定是個個能打擅鬥,長年隱居於深山,頗有一種神秘色彩。然而不久前,在秋末的港大校園裏,我們見到了這位個子不高、說起話來客客氣氣的少林武僧。

可否化妝、塗香水入寺院?

問:請問去寺院時可否化妝或塗香水?

 

:依佛教說,世界分為三類:欲界、色界、無色界。人類身處欲界中的地界,被五欲──色、聲、香、味、觸,或財、色、名、食、睡所纏縛而不能出離生死苦惱;而色界和無色界的眾生,則耽着定境而不能超越生死輪迴。

《金剛經》云:「菩薩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世尊告訴我們,學佛修行的人,心不應貪取五欲和內外一切境界;所謂「少欲少惱,離欲清淨,斷欲解脫」。心應無所耽着而提起菩提心行,是名大乘菩薩中道行。

「化妝」是增長色法,「塗香水」是增長香法;去寺院時「化妝或塗香水」的動機是什麼呢?如果是為一般世俗禮儀、辟體味,或為自我感覺良好,本來也無可厚非;但若為吸引別人的注意而(有意無意的)引發別人的欲念,那問題可大,「寧動千江水,莫動道人心」啊!

疫症一年 你的生活有何不同?

在過去一年,全球都經歷了一次無人能預測的轉變,全球旅遊幾近停止,飛機班次也減少了九成多。過去,環保人士一直推動的減少旅行,但不成功,反之,疫症卻做到了;環保人士一直推動的減少生產和消費,都不成功,疫症卻做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確實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呢!

以我觀察,香港疫情都是集中在市區,市區人口密集,車多、人多、樹木少、空氣差,清新空氣更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不健康的空間,能夠吸引如此多人居住,最大原因莫過於方便,方便工作賺錢,但同時也方便生病和邁向亞健康的狀態。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身體的健康總不能離開大地母親。當人們一次又一次破壞自然,違反自然法則,逆天而行,大自然總會用「她」的方法去撥亂反正呢!

市區的硬件設計就不利於健康,同時以金錢掛帥、沉迷物質生活的想法,也間接影響了個人健康,每星期工作五至六天,為了工作而犧牲健康者為數不少。生活在環境、空氣、食物都污染的地方,腦海被工作和物質充斥,如何談得上健康呢!

疫情難過 尤需慈悲

慈悲心能提升快樂、促進健康,亦能積集廣大功德、增加現實順緣。不過,大部分人都需要時間去培養慈悲……

如何培養呢?可以修習「施受法」:吸氣時,觀想眾生的痛苦化作黑氣,自己吸入代受。尤其自己正經歷什麼苦難,對同類受害者感同身受,特別觀想吸入該種痛苦。呼氣時,觀想自己的福樂化作白光,送給眾生。信解通過這樣呼吸,眾生普皆離苦得樂。

施受法屬藏傳顯宗法門,人人均可修習,並非密法──觀想不是密宗獨有,小乘有白骨觀、不淨觀;大乘顯宗有念佛觀,觀想佛菩薩在前方;觀想自己身語意無別於佛,才是大乘密宗不共修法,需要先灌頂授權。

因果是自作自受的,我們不可能真正代受別人罪報,也不可能讓別人享用自己的福報,施受法主要是培養行者慈悲心。最初可能只造作發心,但串習日久,將慢慢能真心利他。密乘認為人仍活着時,心識在身體內依附微細的氣運作,故云心氣同轉。施受法雖非真正修煉氣脈,但結合自然呼吸作觀(無須特別控制呼吸),有助轉化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