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之美

臘鼓頻催,轉瞬間又到了庚子年末;驀然回首,想起了多年前星雲大師曾給大家講過的一則歲末故事。

話說在東方的某個國度,人們相信歲末會有四位老人家在夜間到訪,為每家每戶送上新一年的祝福。

就這樣,在歲末的一個夜裏,四位老人家來到了當地某戶的家門。戶主喜出望外,連忙請四位長者到家裏坐。其中一位老人家笑着向他解釋:「謝謝你!我們四個人,一位名叫『財富』,一位名為『平安』,一位名叫『成功』,而我是『和諧』。只是我們有個規矩,我們四個人,只能派一個人到你家。或許你先跟家人商量一下,決定請哪一位進去。」

叫人戒口甚艱難

民間觀點多數真假混雜,如「中醫係比較慢」、「中醫係調理身體」、「食中藥要戒口」,這些論點不正確,也不全錯。中醫可快可慢,要看監管配套和實際病程需要;中醫可以調理身體,但絕對可以醫病;戒口是戒加重病情和妨礙復元的食品,不是因為吃中藥,不吃中藥也應戒口。

不少父母會強行把年輕子女帶到中醫診所,希望醫師說教,循例上我會先講要戒口、早睡早起、多做運動等常識。

之後就轉對父母說:「你由得佢啦。」

父母:「醫師,中醫唔係反對依啲㗎咩?」

我:「講⋯…係唔會有用,年輕人無大病係唔會改,第時爛面、末期眼袋、雀斑滿面,就唔叫都會自救。」

父母:「到時死啦,就係唔想佢咁。」

我:「痛定先會思痛,人要撞牆,你唔俾,佢會怪你,不如早啲撞到痛,就自然唔再撞。」

彌勒菩薩與香港

彌勒菩薩,於因地修持「慈心三昧」,故又稱慈氏菩薩,乃釋迦佛授記於未來降生成佛的大成就者,也就是娑婆世界的未來佛。據佛經所記,彌勒菩薩現今在兜率天中說法,他日因緣成熟,將下生人間,作龍華三會,度化眾生。因未來佛含有「希望」的象徵,在東晉時期傳入彌勒信仰,隨即引起廣泛信仰。唐末,因為朝廷政策影響,以及彌陀信仰興起和法相宗沒落等因素,彌勒信仰也漸漸息微。直到宋代,民間轉以漢化「大肚佛」造形,彌勒信仰以「皆大歡喜」的形態重新發展,更成為鎮守寺院的「親善大使」。

普遍而言,彌勒信仰不像觀音和地藏菩薩般廣泛,除了寺院供奉外,日常較少接觸和修持,至於市面與彌勒菩薩相關的就更少注意了。在雲南省就有一個彌勒縣,早在唐代中期南詔國崛起,彝族彌勒部居於當地,以族名為地名。因與彌勒菩薩同名。九十年代,因當地的錦屏山山勢與大肚彌勒相似,信徒發起興建全球最大尊的彌勒佛像,現已成為當地重要的佛教聖地。

預防頑疾的保健貼士

英國倫敦金格斯大學的研究報告說,患上頑症的人,如果不能保持隨時與病魔戰鬥的樂觀心態,就會加速他們崩潰的速度。因此,若已不幸患上了頑症,亦不必恐慌,因現今的醫療技術日益進步,很多以前被認為是不治之症,現在也是有機會可治癒的。除此,治療後的保健及復元工作,仍有賴患者及家屬協助,使病人能快速恢復健康,重回原來之工作崗位,繼續踏上人生的旅程。

頑症病人在治療及康復期間,飲食應注意哪些事項?

頑症及一些慢性疾病,本身會使病人厭食及過度消耗營養素,在治療中更會造成消化系統功能障礙,而使營養狀況更加惡化、令體重下降、免疫力下降,結果副作用加重,治療效果更差。以下是患者及其家屬應注意的要點:

櫻之滙 絕處逢生

我常去位於太子的「櫻之滙素食」,因為就近我的居處,味道亦很好,水準穩定,有很多日式或西式的選擇,適合和較年輕的朋友跑跑素。

員工的服務態度也很好,自四年前餐廳開張後,我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那兒搞「午夜倒數自助餐派對」,邀請三十多位朋友玩到午夜,倒數完後立即共修以迎接新的一年……往往搞到凌晨一時,看得出員工們已疲累不堪,還是毫無怨言,盡力服務,年年如是!香港的素食店不少,但可以這樣包場玩到後半夜的,我還找不到第二間。

五月中時,突然傳出櫻之滙要結業!我嚇了一跳,問員工,回覆是老闆不願再營運了,餐廳將於6月30日結業,員工們亦要各自安排出路……

我聽了,十分不捨,員工們亦有同感,畢竟餐廳已運作了四年,團隊彼此也熟絡,現在要結業真的很不捨,再加上前景未明, 心情也很迷惘……

佛教徒可否求籤?

請問法師,皈依三寶之後曾經去過廟宇「求籤」。這樣會不會失去三寶弟子的身分?需要再重新皈依嗎?

 

答:求籤是一般世間人問卜祈福的行為。曾經隨俗求籤這行為是不會令你失去三寶弟子身分的,不用擔心,亦無須為此而重新皈依。但作為皈依三寶的佛弟子行為當應依教奉行,與其求籤不如向佛菩薩許願祈福,行善積德自然福有攸歸。

治齒如治軍

雖然牙齒只是身體一小部分,但十分重要,它們直接影響食物的研磨程度,關乎每餐的消化吸收。當牙痛時,我們連飲食都提不起興趣,俗語話「牙痛慘過大病」,其痛苦可想而知。此外,牙患還可能影響全身健康,例如牙周病會增加心肌梗塞或中風等疾病的風險。所以我們平時就要好好護養牙齒,預防勝於治療。

說起牙齒保健,很多人想到基本的飯後漱口,早晚刷牙兼用牙線,每年到牙科檢查與清理牙垢一次,乃至不抽煙、少吃甜食等。除了這些,原來中醫也有不少牙齒保健的方法,以下精選當代名老中醫其中兩款簡便易用的小貼士:

叩齒牙無疾

劉韻遠老中醫的分享:「我很愛護自己的牙齒,雖年近古稀,牙固齒尖,一枚不壞,能吃翠菜、松子、花生豆等堅硬食物。健齒方法是:每天早晚叩齒1至2次,每次2至3分鐘。」

年近七十,所有牙齒能夠完好無缺,筆者知道的人中沒有幾個,更何況好像青年人般吃堅硬食物!原來他的秘訣就是簡單的叩齒鍛鍊!

韓國修行日誌真懺悔

這次來韓國,一路上想着:「我應該抱着怎麼樣的心前來呢?」或許我想得太多了,那就自然的去感受體會一切吧!

到了山下,法師們來接我。一上車,玄玄法師就問我好不好?在來不及準備下,一股腦兒的淚水馬上停不住的往下流。在台北的生活說不上不好,我以為自己可以很堅強,沒什麼問題,老家火災我也沒掉下眼淚,我算是個不常哭的人;但不知道為什麼,此刻我竟然淚流不止,既然如此,就讓所有的淚水傾槽而出吧!

到了大殿禮佛,禪師說很歡迎我這次為修行而來。沒錯,我是為了修行而來,此行我要很坦白、誠實地面對自己,知道內心有些自己跨不過的事。

在寺院生活的首幾天,我幾乎每天早上都是腫着眼睛的,感覺是在內心做深度的開刀與深度的治療。在這裏我每天做的事就是午課晚課、懺悔感恩、發願回向及問問題,每天聞法、內觀自己,很單純的作息。

一天,禪師與我對話。

民初時期的澳門佛寺

晚清時期,中國的貿易大門為之開通,社會、經濟及文化受到很大的衝擊,而廣東可謂首當其衝。其時,不少在廣州、惠州或沿海生活的居民和僧侶因不堪困擾,跑到澳門或香港,遠避時亂。

當時有位來自廣州華林寺的堅性老和尚獨個來到澳門,隨緣弘法,獲得紳商盧廉若、梁裕簡等居士支持,合組紫竹林慈善會。適值,澳門沙崗的祥雲仙院住持已無意經營道院,得知堅性老和尚有意駐澳弘法,願意轉讓,經文第士律師協助,堅性老和尚購得業權,由於道觀與佛寺的建築相類似,因此只須將門牌改為「紫竹林」就成為現代澳門的第一間佛院。老和尚曾習中醫,精於眼科,而澳門華人以貧苦大眾者居多,因此專奉藥王菩薩,一方面以醫藥救濟貧苦,另一方面,藉佛菩薩的慈悲撫慰眾生的心靈。

初時,佛院僅得房舍一幢,旁邊俱為荒野農地,為防土豪爭奪,於是修築圍牆,稍事擴張。由於法師也喜好書畫,愛好舞文弄墨,經常接引避居澳門的文化人士,曾與潘達微、高劍父等人合辦《真相畫報》,藉文藝弘揚佛法,使竹林寺成為澳門的文化重鎮。

寺院供完的水果可否取回?

問︰法師您好,請問當我們帶水果到寺院供完菩薩後可否帶回家,另外如果在家裏供菩薩後的水果是否可以吃?

 

答:買回家供佛菩薩的果品是可以吃的,但不可以隨意歡喜時隨手拿取供桌上的供品來吃,而是在每次更換果品後,換下來的水果才可取食。然而,拿到寺院供佛的果品按情理而言是不應取回的,就如你拿禮物去拜訪朋友,離開時你不會把禮物帶走一樣,既然特意到寺院供佛便應專心誠意,不應記掛取回。但亦有個別的情況,有些寺院或因節日(如觀音誕)供品太多,法師難於處理又不想浪費,或會建議獻供者事後可取回;否則不應將供品私自取回,以免供佛有欠恭敬與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