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妹識講嘢?
話明叫「點心妹」(下稱「阿妹」)當然係女仔喇,所以「阿妹」都有雌性動物的其中一項特性,就是不論什麼時候,都總是比較多說話。 「阿妹」比起「筆者」於貓舍見過的其他貓仔,更多說話、更加「長氣」,亦會在不同時候發出不同的呼叫聲。
例如:一朝早叫醒「筆者」的叫聲會比較沙啞,可能由於「阿妹」太早未開聲;早餐肚餓時可能因為已經有多個小時冇食飯,所以會顯得有氣冇力,假若太久仍未有「奴才」理會,就會立時叫得特別嬲怒;當牠敏感的地方(例如屁股以及肚仔)被摸時,又會邊怒吼,邊出手招呼;食飽後,又會「呼」的一聲叫出來,好像蠻滿足的樣子,表示「本貓后」已經食飽了;食飽去茅廁後,又會仰天長嘯一聲。(真奇怪,明明一般動物都會小心自己的「黃金」,怕被敵人發現,會盡量遮蔽其氣味,而「阿妹」卻「慌死無人知」的通屋叫!)到底是被自己的「黄金」臭親?或是想通知奴才「剷屎」?還是排便排得太暢快,要高呼一聲:「爽啊!」?見到昆蟲時,就好像遇見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聚舊聊天般,連續低沈的碎碎念;當想寵幸「奴才」玩樂之時,又會叫得溫柔,卻帶點嚴肅,不失其霸氣。
重新開始
最近帶領自然正念活動,有一位參加者走來說:「記得我嗎?我們曾於2006年在一個活動中見過面。看到多年後大家的轉變,很奇妙。」
2006年是我抑鬱最嚴重的時期,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濟的人,無法工作。朋友把我帶到法國梅村,希望梅村的正能量,能夠洗滌這顆沉重、灰暗的心。多年後,我重新開始接受心理輔導,重新開始帶領身心靈健康的工作坊,走在自己想走的生命道路上,自我感覺良好。
十六年前的我,憂鬱、退縮,躲在自己的小房間內,不見天日;現在我在組織活動,呼喚人們到大自然,接觸天與地、感受自己、擁抱自己。回想十六年前抑鬱的自己,很陌生。那是我嗎?從退縮的那個我,到今天希望能擁抱一切的我,對朋友來説,似乎是十六年的一個改變,而我卻知道,改變在每一天發生。
是這兩年吧,常常會對自己感到陌生。我在轉變……世界不同了,猶如在不斷調校眼鏡的度數,眼鏡的度數不同了,看到的世界不同了。很多時忍不住在內心驚嘆:「啊,是這樣啊!」以前以為已經明白的事情,忽然看得更清明。
磨難是最好的大學
日前有機會隨衍空法師到一所中學和同學們聊天,談到了人生的規劃和他們面對的各種困難;期間分享了以下的小故事。
話說有位種小麥的農夫,每天都虔誠地禱告,希望風調雨順、無災無難地得到豐收。他的虔誠打動了上天;天神答允了讓他如願以償。農夫於當年春天種下小麥後,莊稼長勢一直甚好;整個成長期間亦沒有什麼冰霜蟲害的干擾。眼見秋天到了,農夫滿心歡喜地期待一次大豐收。到農夫把麥子收割下來打穀時,卻意外地發現不少穀殻之內空空如也,並沒有結成麥穀。農夫當然大失所望,於是又再禱告。天神得悉後過來一看,看出原委,便向農夫解釋:「你可知道,植物生長,是個自然的過程。這裏面包括了各種的自然現象。冰霜蟲害亦是成長過程中經常遇到的自然現象。離開了這些自然現象,小麥的成長就不夠完整了,因此有些莊稼結不成完整的麥穀。」
前iBanker 教你幸福投資法
吳志軒(Ernest)應該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出生於中等家庭,自小發奮讀書,在英皇書院畢業,獲取獎學金往芝加哥大學讀經濟,回港後加入著名投資銀行(iBank)摩根士丹利工作,任職高層,後來從事資產管理工作,達到一般人的成功指標!
但,這是否真正幸福?
反思 幸福的意義
在Google搜尋「什麼是幸福」?幾十頁的解釋立即彈出來。似乎,每個解釋都沒有把幸福與金錢聯成一線!股神巴菲特也曾說過:金錢不等於幸福,這些體悟,近年吳志軒(Ernest)也深深感受到。去年他離開這個常人羨慕的行業,全身投入東蓮覺苑擔任行政總監,從爭名逐利的金融市場,抽身轉到淨化人心的佛教團體,難免令人好奇。
讓正念開啟新一年
此刻,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城市人的生活節奏急促,平時習慣一心二用,甚至多用, 有多少時間可以清清楚楚覺察當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近年流行正念活動(Mindfulness),希望透過不同方式, 讓你體會念念分明,專注當下的感覺,把煩惱及負能量暫且拋丟。 今期《温暖人間》介紹的兩個正念故事——正念遠足和正念化妝, 就是帶大家看看怎樣從日常生活培養正念正見? 活得更自在。 新一年,把正念作為送給自己的禮物吧!
正念遠足 體驗大自然之樂
早知大自然有療癒功能,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城市人,整天生活在石屎森林之中,思緒也被重重圍困,煩惱不斷,此時,若能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抬頭望望廣闊無垠的天空,翠綠茂密的大樹,清新寧靜的環境,能讓我們忘卻俗世煩擾,收攝身心。
十一月初的周末,香港秋意正濃,噶瑪禪揚舉辦了一趟「正念遠足」,在這個愜意的季節,我們跟隨堪布貢嘉前往南丫島,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一起學習禪修,培養正念正知,讓身心與大自然連結起來。
一行禪師越南弟子的悼詞
注:一行禪師的祖庭慈孝寺的妙湛尼舍年輕的尼眾追憶老師,讓我們看到了老師在越南祖庭三年多的生活片段。
親愛的老師︰
今早天氣美好而涼爽,陽光明媚,空氣宜人。妙湛尼舍前往祖庭的山坡上開滿紫色的花。每當踏上這條小徑,我們安住於每一個腳步和每一次呼吸,感到如此幸福。我們只是走路,無須抵達何方,知道老師還在那兒,我們就要見到他了。我們走得緩慢而安詳,因為我們踐行着老師的教導。我們感到正與老師攜手同行,儘管我們從未像師兄師姐們那樣與老師同行過。
我們是您年幼的弟子,只是通過您的書籍或佛法開示來瞭解您,我們發願跟隨您走在這美麗之道。以前我們知道您遠在他方,不敢想像有一天能見到您本人,然後,超出我們最大膽的想像,我們竟有幸在您身邊,並幫助照顧您超過三年。記得那天聽到您要回祖庭的消息,我們激動不已;在祖庭為您的到來做準備,是巨大的喜悅。
雞生蛋 / 蛋生雞?
「究竟是雞生蛋在先,還是蛋生雞在先?」記得小時候第一次遇到這個問題時,感到非常有趣。因為從小受到的教育,都以為一切問題都像1+1=2一樣,全部都有絕對答案的。第一次遇上一個好像永遠無法解答的問題,讓我感到手足無措之餘,也開啟了新的思維方式。
這個關於「第一因」的問題,西方人在無法解釋的時候,便說是上帝創造的。不過仍然可以繼續去問,究竟上帝是先造雞,還是先造蛋呢?甚至會問,上帝又是誰創造的呢?遇到這樣窮追不捨,而又難以解答的問題,以我的經驗,他們通常都會說這是神的旨意,我們不必多問。
雖然《老子》也有說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但這樣聽完之後,還是不容易清楚明白的。
假如有人打算窮一生精力去找出答案,除了永遠無法成功之外,還會浪費整個人生,去做一件對生命沒什麼意義的事。
接觸佛法之後,答案就非常清楚了。佛陀說宇宙一切萬法都是緣起性空,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當然這些道理仍然不可能只從文字語言上參究就能明白,必須老實修行,親自證悟才行。
疫情下將壞習慣清零
疫情之下,除了打針食藥,其實還有很多可以有助我們健康的方法。日常的生活習慣會深深地影響着我們的健康,同時,居住環境與健康的關係也很密切呢!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最理想的居住環境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給我們兩大好處:清新的空氣和陽光。大自然空氣的流動是人工抽風機無法替代的,清新空氣亦是空氣清新機無法複製的;陽光可以給我們能量,同時,也可以幫助潔淨衣物和環境。多曬太陽,身體和心情都會更健康呢!所以,能夠住近大自然的人是幸福的。
可能礙於種種原因,今日你還未準備好搬近大自然,但仍有不少方法可以令你在鬧市中活得更好。首先是減少雜物,雜物容易積塵,各式各樣的昆蟲都喜歡雜物,因為雜物給予牠們喜愛的生存空間,千萬不要讓雜物遮蔽戶外陽光照進來,我們不能輕易增加窗戶的面積,但最少不要減少它。
窗的好處,除了陽光外,更重要的是空氣的流通,即使有病毒,但只要空氣夠流通,可以減少致病的機會。天氣寒冷時,我們經常會緊閉門窗,假若空氣停流在室內,當病毒出現時,便會積存在室內,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