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肉啲,脾氣好啲

許多人都直覺茹素者脾氣和耐性較好,而「食肉獸」、「牛魔王」則較暴躁,動輒發火罵人。這「傳說」來到今天,終於被科學證實是真實而有根據的!

英國《每日郵報》引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一項研究提到,加工肉類與躁狂症有很大關連。這項研究由Dr. Robert Yolken主導,總受訪人數約1,101人,部分受訪者是精神病患,研究人員請受訪者憶述近期膳食,發現吃過以防腐劑「硝酸鹽」加工的肉食受訪者,特別是火腿、香腸、熱狗腸、牛肉乾等,與躁狂症有極大關聯,這些人患上躁狂症的機會率,比起實驗對照組(也非肉食受訪者)高出3.5倍。

原來躁狂症患者血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較高,而用於加工肉類的防腐劑「硝酸鹽」,攝入後可轉代為一氧化氮,和大可能會影響腦部和腸道細菌,引發情緒精神疾病。科學家用老鼠做實驗,在牠們的膳食中加入硝酸鹽,數周後,老鼠就會出現躁狂症症狀。

除了增加患上躁狂症風險,世衛亦於2015年將加工肉類列為一級致癌物,各方專家已經證實加工肉類會導致大腸癌及多類的癌症。

素點心

早一段日子,油麻地開了一間素食茶樓,素點心味道不錯,而且營業時間較早,可以「飲早茶」,地方也算大,勉強可以擺十席八席素宴……不幸的是這麼好的素食茶樓只「捱」了一年左右便關門了——又少了一間可以吃「素點心」之好地方。

點心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源於唐代,最早的記載出自《唐書》:「唐鄭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謂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推斷就是正餐之間的小食,清代顧張思的《土風錄》卷六〈點心〉解釋:「小食曰點心,見吳曾《漫錄》。」 早上起床胃口未開,喝杯茶吃少許點心或一碗粥,比吃大份的Full Breakfast更合養生之道。

此外,點心又名「茶食」,據《土風錄》:「乾點心曰茶食」,後來發展成佐茶的糕點餅點,日本的「和果子」便源於此。廣東人保留了很多唐宋時代的習俗,飲早茶吃點心是古風——「鹹點」源自「小食」,「甜點」源自「茶食」。(其實北方人也會稱「吃早飯」為「吃早點」,亦保留了「吃點心」之古意,只是沒廣東人飲茶那麼講究。)

學習文殊菩薩的圓融無礙 慧光法師

慧光法師簡介
生於台灣,1994年於美國加州大學畢業後,禮星雲大師披剃出家,於佛光山叢林學院進修畢業。曾擔任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佛學院主任,專修龍樹菩薩中觀哲學教理,熱衷講授《大智度論》、《入中論》、《菩提資糧論》、《心經》、《八識規矩頌》等課程。2008年得禪門泰斗本煥老和尚傳法,為臨濟宗弘法堂上45代禪人,現為(台中)菩薩寺住持。慧光法師於2014年展開尼泊爾菩薩沙彌學院僧伽教育的弘法大業,並於2021年榮獲聯合國維和者聯邦委員會頒贈人道主義者獎。

 

修習文殊法門有妙方

文殊師利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脇侍菩薩。因其德才超群,居於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亦稱妙吉祥菩薩。不少人都知道,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被稱智慧第一。究竟文殊法門的最大特色是什麼?倘若我們想修習這個法門,又可以從何處入手呢?

慈悲與智慧的行動

相信看過492期《温暖人間》封面專訪的朋友,會對於杜聰和他所創辦的智行基金會有着深刻的印象。我認識杜聰接近二十年,對於他多年來不斷的努力,除了認同還有由衷的佩服。因此最近應他之邀去了一趟河南,有了親身的體驗。

那些父母因為貧窮而去賣血而感染到愛滋病,他們的孩子會因此受到社會歧視、失去自信,然後變得自卑,甚至自閉。這次我去探訪基金會一直在幫助的家庭,碰到有些還在讀初中的孩子,仍然是比較自我封閉,不大敢跟人溝通。

不過升讀到高中甚至大學的孩子,卻表現得判若兩人,原因是他們曾經參加智行特別為他們舉辦的各項活動之後,接觸到年齡、身世相近的其他孩子,加上到過別的大城市,因此開闊了眼界,性格就變得開朗和自信很多。

有些孩子的天資或者家庭環境不能繼續升學,基金會也就開設了「海上青焙坊」法國麵包學校,讓不能升讀高中和大學的孩子們,有機會免費學習一門專業技能。

中國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乃佛教本尊,於久遠劫前成佛,為協助燃燈佛弘法而示現菩薩身。因智慧出眾,並為七佛之師,故居於眾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也是智慧的象徵。依照中國佛教譜系,文殊菩薩與毗盧遮那佛及普賢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這鋪陳設一般在禪宗道場供奉。至於獨立供奉,則甚為少見,較多是與觀音、地藏、普賢合成四大菩薩的組合。在香港,志蓮淨苑大殿、萬佛寺(戶外)及寶蓮禪寺羅漢堂,也有供奉大型的文殊菩薩塑像,其他道場多受空間所限,較少供奉,有之者亦是以四大菩薩組合的小尊像。

文殊菩薩以獅子為座騎,稱為「猊座」,菩薩藉獅子吼聲能震攝群生,來表徵智慧可攝服一切邪見。其右手持劍、左手持經,象徵以智慧寶藏能摧斷一切煩惱。隨着印度的佛教造像運動及大乘佛教的興起,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亦受到信徒的崇拜,加上五世紀以後密法漸成主流,相繼譯出文殊儀軌,令文殊本尊的形象更加豐富。除了常見的右手持劍、左手以青蓮盛拓《理趣經》的模樣,亦有孺童相、一髻相、五髻四臂相、八髻相、四面八臂文殊、紅文殊、黑文殊、黃文殊、白文殊等等,每種法相有對應的咒語和儀軌,增長世出世智慧外,亦能對治疾病、是非、息災等違緣,蓋世間所有災寃,其實源自貪嗔癡的束縛,當人擁有真實智慧時,煩惱自然無從生起。

大樹無形.平常心

「大師,我很氣啊!」一俗家弟子說。
大師默然無語,待他說下去。
「我的家人太離譜了,」俗家弟子說:
「他們在初一那天,吃飯時煮了很多肉,
我罵他們有沒有搞錯?今天是什麼日子?
明知我信佛,還煮了這麼多的肉,是否有心作對?害我作孽!」
大師合十,轉身離去,給俗家弟子留下許多的問號。

溫暖的棉被

在一座破舊的廟宇裏,一個小和尚沮喪地對老和尚說:「我們這座小廟,只有我們兩個和尚,我下山去化緣的時候,別人都是對我惡語相加,化到的齋飯也少得可憐。」老和尚披着袈裟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閉着眼睛靜靜地聽着。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說着化緣時如何受氣,最後老和尚睜開眼睛問道:「這北風吹得緊,你冷不冷呀?」小和尚渾身哆嗦着說道:「我冷呀,雙腳都凍麻了。」老和尚說道:「那不如我們早些睡覺吧!」

老和尚和小和尚熄滅了燈鑽進了被窩,過了一個多小時,老和尚問道:「現在你暖和了嗎?」小和尚回道:「當然暖和了,就像睡在陽光下一樣。」老和尚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是冰涼的,可是人一躺進去就變得暖和了,你說是棉被把人暖熱了,還是人把棉被暖熱了?」小和尚一聽笑了:「師父,你真糊塗呀,棉被怎麼可能把人暖熱了,是人把棉被暖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