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時,一位理大傳訊設計系的畢業生Xen聯絡我們,說她希望在畢業作品做一個網上教學平台,呼籲公眾關注衣物廢棄量。跟她在網絡上見面談了一會,言談間,深刻感受到這位年輕女生對相關議題,有深入的認知,胸有成竹地知道要怎樣就這個國際性的議題,提出本土層面的解決方案——透過簡單的升級再造教學,給予公眾自主的力量,去把自己的舊衣改造成有用的物品。
談到舊衣廢棄的問題,身邊的人普遍都有一定的意識:把舊衣捐出並非理想的出路。城中大部分經營舊衣回收箱的非牟利組織,大多把這些衣物出口至其他國家。可是從非洲到亞洲,向來接收發達國家舊衣作二手衣物銷售的國家,近年都紛紛表明不願意替地球上富有的一群處理垃圾了。最近拜讀美國永續時裝倡議者Aja Barber的新作《Consumed》,她也提到這個帶有濃厚殖民年代思維的作業模式必須停止。
海外不收,那麼捐贈給本地機構又如何?最近有朋友在社交媒體分享一張相片,是未開門營業的救世軍店舖,已有很多人把舊物放置其門前。縱然這個組織在各區有經營二手商店,可是他們收到的數量,遠超於能夠接受和轉售的數量。所以對於舊衣,採取源頭減廢的概念,是唯一合理的做法,而Xen構思的畢業作品,正是提出一個具啟迪性的方式,教授大家用簡單的升級再造技巧,把舊衣改造成自己用得上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