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過後,城市綠洲何處尋?

炎炎夏日隱於鬧市的點點綠

環境議題,一直是近幾年大眾憂心和關注的重點。遠至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熱帶雨林的消失;近至餐具走塑、珍珠奶茶走飲管、少開冷氣低碳減排等,都提醒着我們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特別當香港的夏天越來越長,越來越熱,極端天氣越見頻繁。還記得去年 9 月,颱風「山竹」襲港,多區道路受塌樹、水浸所影響,全港交通幾近癱瘓。

據統計,因「山竹」而倒塌的樹木約有六萬棵之多,全城滿布的樹木殘枝引起社會大眾關注環境恢復,同時也觸發了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奇想,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為香港生態發聲,舉辦《尋林覓趣》夏日藝術文化計劃。當中以《見樹亦見林》展覽為重頭戲,邀請了十位本地和國際當代藝術家參展,以本地生態作為創作靈感,用攝影、繪畫、雕塑、多媒體等手法,與公眾一起探討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關係。同時也讓觀眾了解,樹木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文化歷史的重要影響。

 

綠色習慣 從廚房開始

消費與世界有莫大的關係。我們在日常起居當中可以培養很多環保習慣,不如先從廚房談起。廚房是貯存食材和果腹的地方,更加是小小的綠色道場。以下分享幾個綠色廚房習慣: 

裸買:全球塑膠問題嚴重,盡力減塑成為一種地球公民責任。聽過很多人抱怨說:「我也想減塑,但東西買回來就有大量包裝了。」不妨隨身攜帶一個索繩袋和布袋,以備買餸時用。街市往往有較多零包裝的選擇,堅尼地城Slowood是個人常去的裸買店,它更提供可重用容器呢。 

幫襯本地農夫:農業發展關係到城市能否自給自足。我城有很多農夫還在努力復耕,幫襯他們就是支持本地農業。以往居於市區會向農夫訂菜,每星期有新鮮收割的「新界菜」送到府中。現在家在離島,就會盡量抽空在周日逛農墟。

支持自家食材:如果在每個消費抉擇中關顧他人,下決定時就不會那麼輕率,所作的選擇亦會不一樣。推介各位購買「天姿作圍」和「土作坊」等支持本地婦女製作的社企,購買她們的自製食材就是支持她們的生計。

美味無窮 火焰薄餅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來到嶄新的 2022 年,新年的開篇食譜,由遠在德國的準媽媽 Polly,為大家介紹一款當地美食「火焰薄餅」。火焰薄餅是德國耶誕市集上常見的街頭小吃,以煙肉搭配洋蔥口味最為普遍。而 Polly 這次介紹的素食版,則是以啤梨和南瓜擔任主角。一口咬下去,既有南瓜的清甜綿密,又有啤梨的酸甜可口,再加上餅底的香脆,真的超滿足!家中有焗爐的各位,真心推薦試一試!

 

啤梨南瓜火焰薄餅

材料(1個):
中筋麵粉100克
水55毫升
鹽 1/4茶匙
啤梨 1個
南瓜 150克
酸忌廉或法式酸忌廉 50克
提子乾 1茶匙
果仁碎 1茶匙
肉桂粉 適量
香草 適量
鹽 適量
 

 

患濕疹的注意事項

每天求診的濕疹病人很多,病情輕重皆有,其中難度最高,應該是濕疹加情緒病,病情極反覆,用一年多時間,病情也可能只是稍稍好轉。而其他因休息不足或已用了多年類固醇仍非常嚴重的,病情雖有明顯改善,但診治的時間亦以月計。

濕疹輕症者,靠藥物調理,效果也可以很好;但重症除了要定時服藥,醫患合作也很重要。過去我曾寫過濕疹文章,現修改一下,以提醒大家患濕疹要注意的事項:

 

戒口

戒口是一個很難做好的項目,若能做好,便可事半功倍。燒烤、煎炸、油膩食品如:燒肉、油雞、叉燒、咖啡、濃茶、辣椒、酒、煙、牛、羊、榴槤、荔枝都要戒吃。其他躁熱刺激的食品,其實大家都知道是要戒的。

生於亂世有種靜觀

541

這一年來,我發現和家中的九十後小朋友,越來越「雞同鴨講」。

我講新冠,他講武肺;我說簡體字,他更正是殘體字;我講中國,他講強國;我講中國人,他講芝麻人;我講手機,他說這詞是匪語;我以事論事,他說人格分裂;我愛國愛港,他批我牆頭草;我說做人最好中庸,他判我是非不分;我說獨立思考,他要不割席;我勸妥協,他嚷攬炒。

復活節時,我和家中長者,都在家中一齊欣賞許冠傑的「同舟共濟線上演唱會」,當歌神唱到熟悉而遙遠的「但願日後獅子山下,人人團結永不分化」、「在東方,有粒珍珠閃閃發光,讓洋紫荊永遠盛放,永遠是原狀,香港!」當大家都聽到眼濕濕時,他就開始大聲唱「生於亂世,有種責任」,這句歌詞來自何韻詩的《艷光四射》,一直印在他的T恤心口,成為他的座右銘。

從亂世中覺醒

近三個月以來,香港紛爭不斷,社會氣氛緊張,我們的情緒都深受困擾,不少人因此失眠、焦慮、抑鬱,社會已出現「集體情緒病」,情況令人擔憂。8月25日,「王道學」邀請到佛學博士袁尚華,以「亂世‧正智正念」為題,在香港中文大學主持一場講座,用佛教的思考方式,從多角度分析時局,在亂世中為大家提供精神上的出路。

 

524

講座正式開始之前,袁尚華博士先帶領大家進行三分鐘的靜坐,以收攝那顆不安、散亂和疲憊的心。面對近日的社會動盪,他認為我們先要回歸心靈深處,使心境澄明,才能觀照實相。有別於一般坊間的評論,袁博士嘗試以一個宏觀的思考模式,以及佛教的「因緣論」,跟我們分享他對今次社會事件的看法。

盧巧音 卸下光環跑出情緒困局

550

盧巧音(Candy)有一個別名,
叫「盧巧 run」,聽來很搞笑,
其實代表了她從抑鬱症走過來的快樂心情。

 

#01 

1K、2K、10K……一步一步堅持走下去
你明白所有事都會過去

Candy 在 Facebook 分享:

在跑步路途上遇到的所有事情,其實都只是一個又一個的過程,進步、退步、快跑、慢跑、晴天、雨天、失敗、勝利、月圓、月缺、心情好與壞、受傷、失落、開心、滿足,通通都是過程,而在過程當中,就讓我們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