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毅與放鬆

早陣子教授師資訓練時,與學生講解有關脈輪(chakras)與身心的影響,談到第一脈輪(底輪)主要關於身體的關係,譬如對身體的歸屬感、整體的安全感、對身體的連結等範疇。

我告訴學生,我還在學習增加與身體的連結,因為這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有一位學生聽後,覺得很詫異:「Janet你會做運動、練瑜伽、過着很健康的生活與飲食方式,你怎樣與身體失去聯繫呢?」

我思索了一陣子,卻想不到實際的例子,所以我用了幾天時間去留意自己,結果有很多驚人的發現:

停止餵養抑鬱

你用其他養料餵養自己,幾個月之後,你的抑鬱將會消失。

2018年底,跟隨師父──繼程法師打禪十。多年用「默照」的方法,那次禪十特別感受到默照的力量,看妄念看得特別清晰。妄念紛飛:有樂的事、有自己喜歡的歌曲自動播放、有家人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更多是胡亂的、灰暗的、甚至是醜陋的……非自己日常接觸的,但它們確實是從我自己內心裏浮現,它們從何而來?

禪營後,我對自己日常接觸的事物多了覺察和謹慎,比以前更小心去選擇自己看的電視節目、閲讀的書籍、到訪的地方、與友人談話的內容、WhatsApp群組發放和接收的資訊……因為深刻體驗到,我所有接觸的一切,都將成為我身心的一部分,滋養我或者擾亂我心。

在梅村修習,很早前就接觸到老師一行禪師為了切合現代生活,根據傳統五戒而演繹的「五項正念修習」。其中第五項正念修習,為我帶來很多啓發,這次禪營中的體驗,讓我對這項修習有更深刻的體會。

 

我是誰

1994年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畢業後,回台灣禮星雲大師落髮出家,繼後任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部主任。後得禪門泰斗本煥老和尚傳法,成為臨濟宗四十五代禪人。 現任(台中)菩薩寺住持,目前正在尼泊爾啟建菩薩沙彌佛學院。

佛講經說法四十五年,其中講了二十二年的《般若經》,幾乎一半的時間,都是在講如何開啟智慧的法門。 佛講經的內容,大致上可以分為幾個次第。一開始佛先講《華嚴經》。

佛說《華嚴經》的對象,是登地以上的菩薩,也就是對諸法實相,已經有所領悟的菩薩所說。對一般的凡夫眾生,佛所開導的第一部經是《阿含經》。《阿含經》的內容,主要是講世間無常、苦、空、無我,以這個主題開導眾生。 世間一切法,包括自己的身心五蘊在內,都是無常的。我們可以觀察一下,這世間一一法,一一的存在,都是無常變化,有生、住、異、滅,有生、老、病、死。從無常中,我們了解到一切都是苦的。

苦的意思不只是痛苦,是不得自在、不得作主。比如我們看到無常,想要扭轉它,但是這無常現象不得被改變,是你沒有辦法作主的,所以一切是苦的。

滅蝨會否犯殺戒?

問:家中出現床蝨,難以入睡,精神因而大受困擾,想找滅蟲公司清潔,會否犯下殺戒?如不,可以怎樣做呢?

 

答:從佛陀的教法來看,佛陀分享佛法給我們,為的是希望我們以有效、善巧的方法來離苦得樂。而「戒」(Sila)亦是有「清涼」或「防非止惡」之義,所以戒應該是提醒我們,不要做一些令自己會有惡業或是受苦的事。而且,如果當您以「得人天善果」的動機來受了「五戒」,當中的「不殺生」就是要提醒我們不要因為傷殺眾生,而得輪迴三惡道之惡果。

另外,如果這個問題單就犯戒與否來討論,那就太狹隘了。應該可以從業或慈悲等方面討論。首先,從業的角度來看,《成實論‧卷九》指出:

「殺生因緣樂少苦多。又行不善業染污人心。世世積集久則難治。又行不善者。從冥入冥流轉三塗(三惡道)永不得出。」

如何提升新陳代謝率?

既然隨着年齡增長,新陳代謝率會開始下降,那麼除了維持理想體重及脂肪比例外,我們還有什麼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提升新陳代謝率,以對付這減肥的最大敵人?現在就讓我跟大家逐一分享吧:

 

堅持每天吃早餐!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keep fit大計中最重要的一餐!據調查顯示,進食早餐的人比空腹的人能較輕鬆減肥,因為當我們熟睡時,身體會處於一個靜止及休息的狀態,體內代謝速度也相應降低,直至睡醒過後並再進食之時,代謝的速度才會再次恢復和加快。因此,若你錯過了早餐,你的身體只好等到午飯時才開始燃燒熱量,這無疑對減肥的進度有所影響。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養成每天起床後便立即吃早餐的習慣,提早恢復新陳代謝速度,將能令keep fit 大計事半功倍!

 

初秋滋補靚湯

秋天天氣乾燥,容易皮膚痕癢,喉嚨乾涸,實在需要多飲湯水滋潤一下。今期介紹的這款家常湯水,清甜好味、清熱下火、生津滋潤。紅蘿蔔和粟米的甜,搭配牛肝菌的鮮香,做法簡單又撐得住場,不論宴客或家庭小聚,都是老少皆宜的窩心靚湯!

紅蘿蔔粟米牛肝菌湯

材料:(4-6人份)
牛肝菌 30 克
紅蘿蔔 1-2 條 (視乎大小)
粟米 一條
淮山 4-6 片
老陳皮一角
雜豆 半碗 (雲豆、紅腰豆、花生、眉豆、腰果)

作法:

香港素食人口 勁升50%

《温暖人間》每年令本人最期待的,就是一年一度印製的《香港素食餐廳一覽》。有些朋友應該會留意到,這本指南近年越來越厚,選擇一年比一年豐富。這可不單純是你的「直覺」,因為根據Green Monday最新的市場調查,這上升可以說是千真萬確!

自2014年起,每隔兩年,Green Monday會委托獨立市場調查公司IPSOS了解全港市民的素食習慣。2018年12月最新調查超過1,000港人,發現素食文化進一步進入主流,當中尤其以全素者和女性素食人口的增長最顯著。

一直以來最多人問的問題永遠是,到底香港素食人口有多少。根據這最新調查,七天全素人口由2016年的2.5%急彈至2018年底的3.7%,升幅接近50%,而女性全素人口更高達4.8%。與此同時,無論是Green Monday、Tuesday、Friday以至everyday,彈性素食人口(flexitarian)躍升至有調查以來最高的24%,即代表每四個香港人就有一位有素食或減少肉食的習慣。

瑪利亞觀音

「人如此可憐,主啊,海卻太藍了。」

——電影《沉默》

 

利瑪竇規矩

上回講到,明清時代的漢學專家,皆是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利用西方科學打開了天朝的深鎖大門,成功進入朝廷,尾隨的耶穌會教士湯若望、南懷仁等人,即使到了1724年,雍正皇帝在全國查禁天主教,耶穌會士畫家郎世寧和負責製作地圖的蔣友仁神父,仍然被雍正及後來的乾隆委以重任,除了設計圓明園,還留下了大量宮廷畫作,最著名的是《百駿圖》。

508

耶穌會士畫家郎世寧名作《百駿圖》。

 

新一代法式浪漫

只要一講起法國,不少人第一時間飄出的畫面,不是巴黎鐵塔和香榭大道,就一定是法國大餐、牛角包、馬卡龍、Crêpes等美食。來到2019,試問又怎會想到,環保成為最新的法式浪漫?

近年法國政府密密推出環保措施,包括禁止超市丟掉剩食、禁止商店派發膠袋等,而最新的環保風,就是超過五百位名人發起聯署,呼籲大家Green Monday。這個由Isabelle Adjani、Juliette Binoche等明星,佛教界大家熟悉的Matthieu Ricard,還有政治領袖、學者和非牟利機構所發起的聯署,鼓勵國民實踐「Lundi Vert」,也就是法國版Green Monday,還特設了網站www.lundi-vert.fr讓國民承諾逢周一找素。

他們提出減肉漸素的必要性,發起人舉出的三大原因,香港認識Green Monday的朋友相信已經耳熟能詳,那就是緩和全球暖化、改善健康和人道理由。

不羈之後的海闊天空

盧冠廷與常霖法師有什麼共通地方?創作人?藝術家?
男人?五十年代的人?

其實,他們還有一個很大的共通點:堅持。

由陳廷驊基金會主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協辦的「廷驊法雨」講座系列:不羈之後的海闊天空,邀請了香港知名創作歌手盧冠廷(Lo Lo)及常霖法師對談,嘉賓主持是王蓓恩博士。Lo Lo與法師看來是兩個界別的人,原來早在三十多年前,兩人已經認識。大家都知道常霖法師未出家前是著名攝影師葉青霖,Lo Lo的第二張唱片封套,就是由他操刀拍攝。兩人在專長的音樂與攝影,都各自獲得相當成就。全憑什麼?答案就是:不羈!

原諒我不羈放縱愛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