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聞法師 開示 2 生死無礙

法師在上期告訴我們,生命內容由我們的言行思想決定,

人生意義在於找到人生目的,今期法師繼續說只要

我們方向清楚,生和死都不會有掛礙,同樣都會很精彩。

 

今天,我們很幸運有這麼多人走同 一個方向,包括坐在下面的禪師大德。剛才我們說到,我們是同道中人,當見面時,我們需要互相尊重。我們應該時刻觀照內心的本質,問自己你要怎樣展示你的人生?如果我們這樣探索,生命的素質就會往上提升。可是現今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昨天我聽了你們講,有很多人的生活都很有壓力,也有很多恐懼。如果你的方向很清楚,你是沒有掛礙的。生的時候,你生活得很精彩,死的時候也死得很精彩,很有尊嚴。

如何令弟弟不再喜歡釣魚?

我的弟弟喜歡釣魚,如何令他改變愛好?

這的確是困難的,想改變他要隨順因緣,也要有善巧方便,可在閒談時隨機勸導他。或當遇到受輕傷感到痛苦時,善巧地談到魚類被勾釣時也一樣感到痛苦,提醒平日少釣魚多護生放生;或帶他參與放生活動,讓善知識告訴他放生的意義,也可以有跟進活動帶出話題,但不要期望過高,目的只在給他一個覺醒的機會,否則易引起反感,效果更差。要改變個人的觀念,必須有耐性,期待因緣,亦可多誦經念佛回向,祈求佛菩薩加持,讓他早日覺醒或轉變興趣。

什麼是修行?

我經常聽見朋友說去修行,什麼是修行?又為什麼要修行呢?

修行就是修心養性,改善行為,修改自己的行為,由不好的變成好的行為,好的變得更好。佛教云:「勤修戒定慧」,就是教我們修行要從持戒、修定、啟發智慧入手。修行有深淺,就一般人而言,人心中難免有貪心、嗔怒、嫉妒、無知等心念而引申出不好的行為,修行要從心改變,嚴守身口意三業,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念存正確的價值觀,提升行為的質素,多與人結緣,成為 一個「優質」的好人。而大修行人則以解除煩惱,了生脫死為修行目的,選定一種佛法的修行法門,從一門深入作精進修持,以期能度己度人,自利利他。

 

衍陽法師答問 水懺.知多少?

從孩童開始,我們就被教導要「知錯能改」,可是人越大,卻越來越難「知」錯。

我們變得很容易發怒,來不及細想,已經在埋怨,在指責,

漸漸地,內心越來越不安,

對每個人、每件事越來越不信任,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可曾發覺,我們的不快樂、不滿意、不滿足,源頭都在自己。

懺,在字典上有懺悔的意思,就是自我反省,尋回久違了的慚愧心和感恩心,

學會包容,重拾心靈正能量。

水懺,是佛教拜懺的內容之一,就是向佛菩薩懺悔自己的過錯,令身心清淨,重新出發。《 温暖人間 》與大覺福行中心將於 12 月 9 日合辦水懺法會,回向香港。讓我們先向衍陽法師請教,認識水懺的意義。

 

懺是什麼 ?

所有懺本都是教我們懺悔的。懺就是知道做錯,並且承認;悔就是以後不再犯,不再重蹈覆轍。懺悔是有層次的:從知錯、認錯到改錯。

觀成法師 守護心中的牛

曼谷的仲夏,攝氏三十多度的翳悶天氣,剛下過雨的空氣中送來一陣陣青草的味道。

 

一行三十人全穿着整齊素黑的海青,緩緩繞着牛棚走,唸着《 六字大明咒 》,

眼見很多人額上的汗涔涔流下,大家還是靜靜的,沒有一個人表現出感覺很熱的樣子,

牛棚迴盪着「唵嘛呢叭咪吽」的誦聲。

 

這一剎那,追逐吵鬧的牛隻突然全部靜了下來,一位在場的義工事後更對我說 ︰

「我看到那些牛的耳朵在動,尾巴一直在搖擺,眼神裏充滿希望,好像知道我們是來救牠們的。」

 

繼聞法師   開示 1 生死無礙

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模式是:上班、吃飯、下班、睡覺。

如何為這種刻板生活賦予意義呢?

今期法師的講座開示,生命的內容是由我們的言行思想所決定的,

而人生要有意義必須要找到真正的人生目的。

印度風味營養飯

想要飽肚,又不想發胖,印度長米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它黏性底,口感乾爽,容易消化。今期 Eli 主理的粟米甘筍飯,以印度長米為主,配搭栗子等以增加營養;話明印度長米,當然少不了香料作為調味。

 

粟米甘筍印度飯

材料︰

粟米粒 100 克

栗子 10 粒

甘筍 1 條

提子乾 1 湯匙

椰絲 少許

薑片 數片

印度長米 2 杯 (材料比例可根據自己口味而定。 米和水的比例為 1:2)

調味料︰

孜然 少許

丁香 少許

小豆蔻 少許

香葉 1 片

胡椒粉 少許

鹽 少許

做法︰

天龍八部

一般人都因為電影或電視劇集而聽過「天龍八部」一詞。「天龍八部」是邪?是正?是神?是鬼?是否武林高手?究竟「天龍八部」是什麼意思呢?來自何經何典呢?

其實,「天龍八部」是維護佛法的部眾;其名詞源起於佛經。在不少經論中 —— 例如 《 妙法蓮華經序品卷一 》、《 文殊師利問經卷下 》、《 大金色孔雀王咒經 》、《 仁王護國般若 經疏卷二 》、《 攝大乘論卷下 》等 —— 都有「天龍八部」及其名稱的詳細記載。南宋的《 出三藏記集 》還揭示「天龍八部」的圖像。據說這八類護法部眾,常隨佛陀到處講經說法,所以大多數經典都有提及「天龍八部」的出現。

這八部是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迦。

香油是否功德?

何謂功德?香油是功德嗎?什麼是隨喜功德?有漏功德、無漏功德又是什麼?

功德就是好因好果!工加上力就是功,有功即有建樹,有功勞,幫助人就有功績;「果」是回饋,就是「德」。德者得也;道德行為,善的行為。你做一件好事,已經是功德,有心就有影響。有時候,你發心做一件事,可能未做到或未成功,但已經是一種功德,因為已有好的影響。

隨喜功德:是指有些善行雖然不是自己發起的,但看見別人在做,就生起跟隨他人一起去做,或生起欣賞、讚歎,用心、語言、行動去支持這善行,這就是「隨喜功德」。例如有人發起啟建寺院,其他人隨喜參與、支持或一念表揚、讚歎,都是「隨喜功德」。

有漏功德:世間人做善行功德,有好的果報是修福,但只是凡夫好因好緣的果報,總有用盡之期,像一個有孔的大水桶,不管多大,因有漏洞,積存的水量總會滴盡。凡夫做好事有功德,有人天福報,如果不補充總會漏盡,俗語云:「吃老本」終有一天用完。

霍何綺華與妳同行 抗癌不可怕

十年前的二月,霍何綺華(Eliza)在台北法鼓山參加菁英禪七,度過一個沒有丈夫在身旁的情人節。 禪修全程禁語,不能使用電話,可謂與世隔絕。對於這對出名恩愛的夫妻而言,這趟小別確實有點依依。

禪七期間,Eliza 與三十多人擠住在鐵皮屋頂的臨時寮屋,住宿條件與她的無敵海景獨立洋房有所差距,但她極度享受這七天放下身心的安樂自在。每天聆聽聖嚴法師睿智幽默的開示,沉浸在法喜禪悅。禪修圓滿後,返回香港。三個月不到,發覺自己患上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