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終點盛放 毋忘愛
留戀生,厭惡死,是每個人最普遍的心態。
然而香港偏偏有一位醫生,有一家機構,誓要「向死而生」。
輕輕地翻開「毋忘愛」的宣傳手冊,
開篇的一段話發人深省:
「生命無常,沒有人能預計自己的生命長短,但我們有能力減少自己人生的遺憾。」
與死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范寧是外科醫生,是「醫護行者」主席,是「無國界醫生」前主席。但在九龍灣這個布置溫馨的兩層空間裏,他是「毋忘愛」主席,也是這家機構的創辦者。
雖說是初次見面,范寧的「baby face」和絡腮鬍組合,卻給人一種親切感。行醫二十多年,他慨嘆自己早已不是小伙子,但一顆守護生命的心仍在熊熊燃燒。「因為職業關係,我在工作上常常目睹生死。但我從來不認為死亡是一件平常的事,相反每一次都讓人記憶深刻。」
念死無常
淨土宗的祖師印光大師閉關幾十年,他的關房貼着一個大大的「死」字,旁有小字:「學佛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當年聽聞,印象深刻,偶爾思維「念死」的意義,卻是淺淺地明白,關於念死無常的道理。直到那個晚上,忽然有了深切的體會。
八月下旬的晚上,手機傳來一位朋友弟弟的語音訊息,聽之,說是他姊姊(我朋友)正在彌留期……朋友兩天後離世。
聽到這個訊息後我怔住了。朋友在七月初參加過我主持的戶外正念活動,腦海中浮現的是這位朋友年輕、健美、活潑的形象。那天她穿着白色背心,頭上扎了一個髻,盤起了她的長髮。在活動的分享環節中,她說起與我只是第三次見面:聽我的講座、個人咨詢和當天參加的活動,但卻覺得與我很有連接,像是認識了很久的朋友。活動後大家一起午餐,她分享跳舞的體驗,分享她就快要開始新的工作……我們的攝影師拍下了她在正念行走時,手執身邊的薑花,低頭聞清香……
聽她弟弟的講述,追溯到那次活動後不足一個月,她突然病倒,經半個月的手術治療後,還是離去了。